第三百六十七章 道心波動,紅塵煉心?(1 / 2)

630shu ,最快更新我的洪荒太過艱難最新章節!

看著眼前因為地脈被毀而失去希望的土地,玄源有些感慨。

既感慨羅睺道人最後使用出來這麼狠的手段,也感慨自己在當時的力量不夠,無法護住所有的西方地脈。

當然了,這樣的感慨的念頭也隻是一閃而過罷了。

畢竟玄源在之前的天地大劫最終決戰之時已經做得足夠出色了。

沒有人能夠要求他做得更多。

不過玄源在這一次的經曆之中,越發覺得修士的可怕之處。

一位修士,在肆無忌憚的情況下, 竟然能夠將這麼大片區域的生靈的未來葬送。

更可怕的是,玄源自己本身就擁有這樣的力量。

所謂的高處不勝寒,或許就是玄源此刻心情的最好的寫照。

每次經曆這種時刻,玄源總會反複告訴自己,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

不要被力量所驅使,不要成為力量的奴隸。

力量不過是求道路上的收獲之一罷了, 並非是修道的全部。

相比起大道本身的浩瀚玄妙, 對於力量的追求與之相比不過是皮毛罷了。

玄源擁有的力量, 是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是為了追求更好的未來。

是希望能夠掌控自己的命運,而非掌控彆人的命運。

因為掌控彆人的命運對於玄源來說,能夠得到的快感隻是一時的,緊接著的必然是無儘的空虛和寂寞。

作為凡人,有些人都會因為擁有太多而走上極端,追求刺激的生活。

更彆提是擁有近乎無限生命的玄源了。

皇帝尚有做膩的,他的人數不過短短數十年罷了。

如果要沉浸於掌控彆人的命運之中,難道還能夠從中持續性地獲得快感?

能夠獲得多久的快感?

萬年?百萬年?千萬年?億萬年?

從外界獲得的快樂注定無法持久。

而挑戰自我,追尋大道獲得的快樂和滿足,是從內而外的,是有內心之中散發出來的。

這才是真正能夠持久的東西。

當然了,去掌控、去決定彆人的命運,可能不是之前羅睺道人的追求。

他之所以引爆西方大陸,或許隻是為了最後一搏,為了讓擊敗他的人付出相應的代價罷了。

至於西方大陸的未來,西方大陸無數生靈的未來, 則根本不在他的考慮範圍之中。

並非是他有多狠心,而是在他的概念裡, 西方大陸和相關生靈根本就無足輕重。

從這個角度來說,羅睺道人確實也算得上是一位純粹的求道者。

純粹到為了求道他能夠做任何事情。

無論是之前的同凶獸乃至於混沌神魔殘留意誌的交易,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毀壞三族各自鎮守的禁地,甚至於拿整個西方大陸的地脈作為攻擊。

隻要是能夠對他的大道起到幫助,他無所顧忌。

這樣的舉動有彆於玄源理念,有彆於玄源的原則。

當然了,不以成敗論英雄。

在羅睺道人將戰場放在西方大陸的逼宮行為麵前,東方聯盟的一眾修士,包括玄源在內,不也是選擇攻進西方,在洪荒世界之中擊敗羅睺道人。

可以說,這一幕早在最初之時,玄源就有所預料了。

從某個角度來說,玄源也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不過說欺騙自己也好,為自己找借口也好,總之玄源確實這樣做了。

哪怕玄源的心理是量權相害取其輕,也不能夠否定玄源自己確實有些雙標了。

不過雙標其實也是人的天性。

彆人做錯事情的時候, 那肯定是徹頭徹尾的錯誤。

而自己做錯事情, 還要分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是主觀的還是客觀的?自己的動機是什麼?可不可以避免?

在玄源看來,很顯然在洪荒世界之中爆發戰鬥,包括自己在內的東方聯盟修士是被動的。

而因為戰鬥對洪荒世界造成破壞,顯然也是被動的,是客觀的。

自己的一切舉動,不過是為了擊敗西方聯盟的一眾修士,擊敗羅睺道人,結束天地大劫罷了。

如果天地大劫不結束,戰爭必然會變得越來越慘烈。

至於西方大陸地脈的破壞,玄源已經儘力避免了,並且為之付出了想要的努力,也成功的保住了三分之二的地脈。

至於剩下的三分之一的地脈,玄源確實無法保住。

而隻要羅睺道人戰敗,以他的想法和做事方式,西方大陸的地脈必然會成為犧牲品。

可知道這些又如何,玄源和一眾東方聯盟的修士就能夠因為這些而放棄進攻西方聯盟?

放棄獲得最終勝利的機會?

放棄觸手可及的混元之道?

雖然這些全部都隻是玄源自己內心的想法和猜測。

可結果無論重新推演多少次,玄源都會這樣選擇。

畢竟玄源雖然有慈悲之心,可他不是聖母。

更何況玄源什麼都阻止不了。

既然明知道無法阻止,那為自己爭奪最大的利益,顯然就是最佳的選擇了。

這樣的雙標,玄源無法避免,也不會選擇避免。

如果玄源真的是十足十的聖母,那他也走不到今天這個層次,到不了現在的高度。

因為玄源從一開始就明白,大道唯爭!

而爭本身就不是一個和平的詞彙,也不是一個和平的舉動。

既然要爭,那就會有流血、有犧牲。

玄源連自身的命運、自身的安危都壓上了,那又怎麼能夠因為這樣的理由而回頭呢?

說到底,作為智慧生物,本身就是一個矛盾的存在。

在麵對矛盾之時,怎麼選擇都會是錯的。

而對於最終結果的判斷,則是取決於自己的內心。

隻要能夠讓自己信服,那這樣的選擇和結果,必然能夠說服自己,不會讓自己陷入到道德的漩渦之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