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孮
所以說,窺視彆人的內心這件事情,已經觸及到對方的靈魂了。
這是在踐踏彆人的尊嚴,也是在踐踏彆人的靈魂。
這樣的行為,玄源之前並沒有細想,可是細想之後,很快就發現這樣的做法並不符合自己的理念,不符合自己的原則。
一旦玄源這樣做的話,那勢必會扭曲自己的道心。
從而對自己造成深遠的影響。
當然了,這樣的影響是好是壞就未必了。
因為所謂的修士的理念和原則,隻和修士的堅持有關,和修士的大道乃至於修為都沒有直接的關係。
甚至如果下限更低的話,反而有可能把握更多的機會。
就像是羅睺道人一樣。
玄源不能否認羅睺道人在洪荒世界一眾頂尖大神通者之中下限是最低的之一,這也讓他把握住了好多次特殊的機會。
不然羅睺也不可能在之前的天地大劫之時,到達洪荒世界第一人的層次。
當然了,羅睺道人最後的失敗,和他的下限太低是否有直接的關係玄源也不敢肯定。
畢竟按照玄源的記憶,羅睺道人並沒有直接在之前的天地大劫之中隕落,反而是通過特殊的手段證道混元。
而玄源之前返回戰場之時,就沒有發現羅睺道人的身影,也沒有發現他的任何蹤跡。
所以說,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
這也意味著羅睺道人再次把握到了機會,哪怕這個機會可能是通過引爆洪荒世界地脈換來的。
所謂的黑化強三分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為人一旦肆無忌憚,那自然能夠擺脫種種束縛,爆發出自己所有的能量。
甚至因為對手可能存在顧慮,而占據更大的優勢。
不過玄源之所以是玄源,就是因為他的理念,他的原則。
如果將這些都拋開的話,那玄源還是玄源嗎?
這一點,恐怕就連玄源自己都無法肯定。
因為當自己打破一次下限之後,隨之而來的肯定是一次又一次的打破下限。
有些事情,一旦突破的話,那將會是徹底的突破。
所以,玄源在發現自己走錯了路之後,立刻選擇了放棄自己之前的想法。
甚至就連紅塵化劫之法的使用,他都需要重新考慮了。
當然了,玄源也不至於因此而放棄紅塵化劫之法,而是可以選擇不同的實施方式。
這就需要玄源進行權衡了,如何讓這紅塵化劫之法既能夠對自己起到幫助,同時還不違背自己的原則。
當玄源作為決定之後,哪怕還沒有得出紅塵化劫之法的使用方式,他也不由得鬆了口氣。
甚至玄源能夠清楚的感知到自己的道心又有所增進。
是啊,沒有什麼樣的磨煉能夠比起剛剛發現自己的問題並抵製住了誘惑來得珍貴。
特彆是道心這類唯心的存在。
從某個角度來說,如果玄源能夠完全堅信自己的道心圓滿,哪怕沒有經曆過任何磨煉都有可能真的道心圓滿。
區彆就在於玄源有多相信自己真的道心圓滿。
這既是堅持的力量,也是相信的力量。
因為道心圓滿從來就沒有什麼衡量方式,也沒有什麼直接的答案。
這不過是自我內心的感覺,如果意誌足夠堅定,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夠堅定自己真的道心圓滿,那還有什麼不圓滿的。
不過這樣的路並非是玄源的路。
玄源的道心磨煉,從來就不是依靠頓悟或者其他方式。
玄源更多的是實打實的修行。
從最初抵抗不周山意誌威壓開始,到麵對龍漢大劫龍族的艱難選擇迎難而上。
從麵對修行路上各個方麵的誘惑開始,到能夠獨自抵抗天地大劫高潮之時的劫氣入侵。
玄源的道心的修行,是一條可以看得到的修行之路。
也是一條不斷成長的過程。
而玄源對於自己的道心的判斷,雖然沒有一個明確的指標,可確實有個模糊的標準。
事實上,玄源的判斷並沒有錯誤,他的道心確實沒有到達圓滿。
不然他也不會在之前推演紅塵化劫之法的時候,迷失自我。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自於玄源內心的貪欲。
是的,在修行的路上,玄源曾經抵擋過無數的貪念,抵擋過無數的誘惑。
可在麵對混元之道的時候,他顯然無法像平常那樣淡然。
雖然這個貪念的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內心深處的急迫感。
可迷失了就是迷失了,玄源永遠也不可能騙過自己,他確定自己之前的狀態是處於迷失的狀態。
而對於現階段的玄源來說,發現問題並不可怕。
不僅如此,這還是一種收獲。
因為對於混元之道的貪念和急迫,一直隱藏就隱藏在他的內心深處。
這樣的念頭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問題在於這樣的念頭竟然影響到了他的判斷和思緒。
這才是最大的問題所在。
而隻要玄源能夠徹底解決這個問題,那也就意味著玄源在混元之道麵前又解決了一個障礙。
自己距離道心圓滿又近了一步。
所以說,雖然玄源在紅塵化劫之法上迷失了自我,可是在發現自己迷失之後,他已經得到了一部分收獲。
而這部分收獲是紅塵化劫之法本身無法帶給他的。
所以無論紅塵化劫之法最終是否能夠奏效,隻要玄源解決了眼前的問題,那他本身的收獲就不會比運用紅塵化劫之法後的少。
這對於玄源來說,算是個好消息。
當然了,這兩者本身並不衝突,磨煉道心也不是隻有一種方法。
能夠對自身的道心圓滿起到幫助,那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