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玄源在天庭之上,當眾敕封多種地祇,並且分配相應的神靈符籙之後。
天庭在地祇方麵的布局也算是達成了基本目標。
關於地祇方麵,玄源和青鸞對於他們其實還有著更高的要求。
不過眼下,地祇畢竟隻是初成,還無法讓玄源和青鸞到達他們的目標。
總歸是要讓這一眾地祇有一段過渡的時間。
同時,也是給天庭的眾神一個緩衝的時間。
畢竟眼下,距離地祇在洪荒世界的全麵鋪開,仍然有著不小的距離。
在達成這個大方向上的目標之期,玄源和青鸞是不會暴露出他們的想法的。
因為一旦讓洪荒世界的其餘修士明白,天庭在地祇上還有更多的野心。
那地祇想要全麵鋪開的阻力就會變得越大。
距離真正實現的那天也就會越遠。
循序漸進的道理,玄源和青鸞當然清楚。
他們在地祇上的野望,將會在未來地祇在洪荒世界全麵鋪開之後再開始嘗試。
並且這個過程會像是溫水煮青蛙一樣,讓洪荒世界的眾多生靈,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已經被天庭達成目標。
當然了,按照玄源和青鸞的一向慣例,哪怕這件事情會在未來去做。
可他們也會在這之前做好完全的準備。
等到未來時機合適之時,就可以隨時將其提升日程。
準備工作做在前頭,一直都是玄源在天庭事務上的宗旨。
儘管眼下天庭的地祇政策還有諸多不完美的的地方,可它對於洪荒世界眾生的衝擊,也遠不止表麵上這麼簡單。
……
昆侖山。
三清注視著玄源代表天庭敕封眾多地祇。
他們的臉上波瀾不驚,實則內心波濤洶湧。
靈寶有些無奈道:“不愧為天帝,今日之後,天庭對於洪荒世界的掌控力又有了新的突破。恐怕未來洪荒世界的任何風吹草動,都無法躲過天庭的眼睛。”
元始有些深沉的回道:“天庭如此做法,將天庭的權力下沉到洪荒大地之上,天庭的天羅地網更盛一分。對於普通生靈來說這是好事,可是對於修行之人就未必如此了。”
“在未來,所以的修士的修行,都必須遵守天庭的規定,不然不需要天庭有什麼大動作,這些地祇就能夠出麵解決。”
太上則是澹澹的道:“這不僅僅是權力的下沉,也是權力的下放。”
“再加上天帝和天後已經多年沒有出麵。”
“哪怕未來天帝和天後不再出麵,天庭也能夠按照既有的規則運轉,這才是天庭的可怕之處。”
太上的話,總是這麼一針見血。
是啊,一旦天庭的體係能夠在沒有天帝和天後的情況下仍然正常運轉。
那未來哪怕天帝和天後不出麵,天庭也仍然可以按照他們製定的規則運轉下去。
甚至整個洪荒世界也會按照這個規則繼續發展下去。
到了那時,天庭在洪荒世界的地位,恐怕和天道沒什麼兩樣了。
元始倒是有些憂慮:“也不知道天帝對於天庭的權力平衡是否有所準備,如果天庭的權力可以保持平衡的話,那天庭之法確實可以一直持續下去。”
靈寶補充道:“不僅如此,一旦天庭真的能夠做到如此,那未來哪怕天帝和天後離開,哪怕我等,恐怕也無法改變天庭的局麵。”
靈寶的話,對於三清而言才是最為致命的信息。
因為這就意味著,哪怕玄源和青鸞有一天超脫洪荒世界,他們都未必能夠掌控玄源他們離開之後的洪荒格局。
玄源和青鸞打造的天庭,並非是玄源和青鸞的天庭,也不是天庭之人的天庭。
而是洪荒世界的天庭。
這樣一來,天庭的規則就會成為天道一樣的存在。
變成了洪荒世界運轉的基礎。
就像是五行、陰陽一樣,再也無法從洪荒世界之中剝離開來。
這樣的天庭,將無法被從外部撼動。
至於從裡麵撼動的方法當然也有,不過三清未必能夠拿出相應的利益。
畢竟執掌天庭的權力,和臣服於聖人相比,怎麼看都不是一個層麵的東西。
沒有人放棄到手的權力。
天庭眾神亦是如此。
看著天庭層出不窮的手段,三清確實有些鬱悶。
因為他們發現無論他們怎麼操控洪荒世界的天地大勢,天庭總是能夠在最後獲取相應的利益。
如果隻是一次還好,可次次如此,就意味著這不是巧合。
而三清本身又無法看穿這背後的情況。
這或許也就意味著,哪怕他們證道成聖,可是在真正的混元麵前,仍然差了不止一籌。
甚至就連同台競技的資格都沒有。
不然玄源和青鸞又怎麼會一次又一次的坐視他們的動作。
這恰恰說明了玄源和青鸞在某種程度上對他們的無視。
這才是最讓他們難受的地方。
無視,有時候比起自己的嘲諷更加傷人。
太上難得的情緒出現的大的波動:“混元之境麵前,聖人又如何?”
聽到了太上的感慨之後,元始和靈寶也不由得默然。
實在是玄源每一次的手段都如同羚羊掛角一般。
無跡可尋,可卻總是能夠在關鍵的時候打破三清的布局,打破三清的計劃。
偏偏每次事發之前,三清都沒有察覺到任何異常。
這樣的差距,讓三清都有些喘不過氣來。
要知道,玄源和青鸞鎮守天庭的這段時間,正是三清成聖意氣風發的時候。
也是他們在洪荒世界第一次這麼直接的發出自己的聲音的時候。
誌得意滿之際,被玄源的幾次手段打得頭破血流,哪怕身為聖人,又怎麼可能真正做到泰然處之。
所謂的聖人心境,那是在麵對比他們弱小的存在的時候的心境。
當麵對各方麵都明顯強於他們的的存在之時。
他們同以往大羅之境時看待準聖的時候沒有什麼不同。
一樣無法摸透對方的心思,一樣無法在對方手上占到便宜。
……
西方靈山。
接引和準提同樣在感慨玄源和青鸞的手段。
隻是他們同三清想相比,沒有那麼強的傲氣,也沒有那麼好勝。
因為他們對於他們眼下的處境看得比三清更加的現實。
他們的身上背負著比起三清更加重的負擔。
他們自然也就比起三清更加注重實際。
眼下他們的目光,大部分都放在如何償還成聖因果上。
並非是他們的目光不夠長遠,僅僅隻是這是他們的選擇罷了。
再加上接引和準提本身就沒有太多的和玄源以及青鸞爭鋒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