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玄源咬牙堅持,不讓自己停下腳步,放過這次天大的機緣。
到後來,玄源雖然還在前進的路上,可他的心神已經不在這裡,而是陷入了一種玄妙的狀態。
在這種狀態之下,玄源隻知道咬牙堅持,憑自己的意誌力往前走,而他在不周山的意誌威壓早已不能保存清醒。
在這時,他的心神仿佛來到了不周山身上,隨著不周山一起見證了洪荒天地初開之後的每一刻的變化。
在這一刻,他仿佛明白了不周山的堅持,不周山的意誌,那就是堅定的守護洪荒天地,靜靜的注視著洪荒大地的改變。
玄源的意識在機緣巧合之下,好似經曆了一番不周山的曆史,這簡直是天大的機緣。
當然,這也和玄源同樣擁有一顆收獲洪荒的心有關,畢竟玄源前世之中所傳承的中華文明就把這些深深的刻在了中華民族的基因之中。
從女媧補天、大禹治水到流浪地球,中華文明的基因之中對於災難的選擇從來就和西方不同。
西方對於災難的選擇,從諾亞方舟就可見一般,就如同他們無法理解我們為何要帶著地球流浪一般。
大到女媧補天,小到網開一麵。除了在工業化進程之中有些急功近利之外,中華民族對於自己的家園從來都是格外珍惜。
所以在社會經濟水平上來以後,中國人就開始重視起環境,沙退林進,退耕還林,長江禁漁等等措施就是中國人在為自己的生存環境所做的努力。
那千萬畝的沙漠變綠洲就是最好的證明。
所以玄源對於洪荒天地有一種本能的愛護,這或許也是他能夠和不周山產生共鳴得到這天大的機緣。
這次經曆將化為他修道生涯之中重要的養料,因為這樣從宏觀的層麵看待洪荒是他所沒有過的體驗。
將對他的眼界起到很大的開拓,能從另一個角度彌補玄源自身思維的局限性,而這種幫助是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他將影響玄源修道生涯的方方麵麵。
不知過了多久,玄源還是停下了前進的腳步。
並非是他撐不住不周山意誌的威壓,而是他在不知不覺之中就到達了他現在的極限。這個極限並非隻是他意誌力的極限,同樣還是他大道修為和肉身修為的極限。
他的積累已經不足以支撐他繼續向前,因為如果強撐下去,反而會對他造成巨大的傷害。
甚至他的大道或許都會在這威壓之下破碎瓦解,因為這已經不是可以通過意誌彌補的了,畢竟他的大道和不周山比起來太過懸殊。
就好比拿雞蛋碰石頭,不,或許是雞蛋碰鑽石。
物質的客觀現象並不會隨著意誌而轉移,哪怕這是洪荒世界這種充斥著玄妙的地方,也不能改變玄源的大道和不周山之間的差距。
在停下來的那一刻,玄源的意識也從玄妙的狀態之中清醒過來。
在這一刻,他能夠清晰的發現自己的變化,相比來不周山之前,簡直就是一種從裡到外的蛻變。
這一次的收獲,哪怕是玄源都沒辦法在第一時間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