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誤敲魔門(2 / 2)

當羅睺的身影出現之後,玄源心中的警惕在這一瞬間立馬到達了頂峰,可玄源還是保持著一副風輕雲淡的姿態。

通過觀察之後,玄源發現羅睺身上的氣息雖然比自己要強,可玄源判斷現在的羅睺的修為應該還在大羅道果之境。

畢竟在玄源看來,大羅之上九重天,每一重天都是很大的突破,而現在的羅睺雖然能夠清楚的感知到他的強大,可相比之前見到的神逆來說,還有著小一段距離。

相比自己還是大羅金仙之時。玄源和羅睺之間的巨大鴻溝來說,現在雖然還有差距,可遠沒有之前那樣巨大,至少同為大羅道果,哪怕打不過,玄源自保應該不難。

在玄源一心要逃的情況下,玄源自信,如果沒有失去先手,一見麵就被重創,沒有大羅道果能夠真正阻止自己逃跑。

看來玄源猜測並沒有錯,大羅道果之上的路,並不是那麼好走的,想要再進一步將要花費巨大的精力。

在發現自己和羅睺之間的修為差距沒有想象的大之後,玄源提著的心總算又放下了,在沒有生命危險之時,玄源從不掩飾自身仙氣飄飄的那一麵。

既然在之前已經提出了拜訪論道交流的想法,玄源更不可能突然慫了,如果真的慫了,反而會讓羅睺起疑心。

玄源拱手道:“原來是羅睺道友,玄源多有打擾,不知道友是否方便?”

對於玄源的上門,羅睺雖然有些意外,但沒有彆的舉動:“來者是客,既然玄源道友上門拜訪,貧道自當一儘地主之誼。當年一彆之後,沒想到玄源道友也成了同道之人,以道友的修為來說,能夠和道友交流,也算一件幸事。”

現階段的羅睺並沒有之後玄源想象之中的魔祖的樣子,更像是一位仙風道骨的有道真修。

給人的感覺和其餘的大神通沒有太大的區彆,完全沒有魔族給人的那種放縱和乖張的感覺。

也是,就算羅睺現在已經開始往魔道方麵發展,可身為頂尖的大神通者,又怎麼會和那些低階魔族一般,控製不了自身的情緒和欲望,被欲望所驅動。

羅睺必然能夠克服所謂魔族的缺陷,畢竟大道殊途同歸,修煉到一定層次之後,對於修士的要求其實是一樣的,心性、修為、道行、境界缺一不可。

就連玄源現在都可以勉強算得上沒有缺陷,畢竟大羅圓滿本身就是一種高層次的不漏之身。

羅睺客氣的將玄源迎進山脈之中,介紹了一番他的道場。

當然,羅睺並沒有邀請玄源進入他的小世界之中,即使邀請了,玄源也不一定敢進。

通過羅睺的介紹,玄源知道了羅睺所居住的這座山脈就是大名鼎鼎的須彌山脈,傳說之中的誅仙劍陣就是在這座山中孕育而生。

而這座山脈,在後世流傳深遠的魔佛兩道之中,都有著崇高的地位。

除了擎天之柱不周山、鴻鈞所居住的玉京山、三清所在的昆侖山,恐怕沒有其他的山脈可以和其相提並論了。

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哪怕這須彌山隻是一個小土丘,因為居住於此的佛魔兩道的高人,都將會名傳千古,更何況這座須彌山從本質上來說就極其不凡。

玄源於世界之道上算得上精通,所以可以清晰的感知到這座山脈之中蘊含著豐富的世界之道的道韻。

所謂的須彌世界,或許就是從這座山脈而來。

很快,羅睺帶著玄源來到了一座山峰之上,山峰之上的平台之中,隨著羅睺和玄源的到來,生出了兩個石台。

羅睺示意玄源落座之後,便率先入座。

羅睺隨意的說道:“道友來者是客,便由貧道率先開始吧。”

“客隨主便。”玄源自無不可。

“貧道所修儘在一個‘欲’字,此‘欲’非放縱之‘欲’,而是隨心之‘欲’。所以說即是‘欲’之道,也是‘心’之道。”

羅睺沒有私藏的意思,一上來就直入主題,講起來他所修的道。

而“欲”和“心”二字一出,玄源立馬打起了精神,這和玄源之前所參悟過的大道法則都不相同,這樣的大道相比起玄源的大道法則來說,更加務虛,也更加虛無縹緲。

然而這兩個字確實人性的根本所在,要知道不論什麼樣的想法都可以算得上是“欲”,不論是人的本能欲望,還是主動的想法和追求,都在欲望之內。

就算是心如止水,波瀾不驚也可以說是渴望安寧等等的欲望。

這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人的本能,無論是放縱,還是追求夢想,乃至鹹魚一樣,都是在放縱自身本能的欲望。

“隨心所欲,即為逐道。欲望和心的力量雖然都是虛幻的,可也因此能夠爆發出超乎現實的能量……”

玄源靜靜的聽著羅睺關於“欲”和“心”的觀點,哪怕羅睺的想法和玄源的行為準則有些許出入,可也個玄源帶來了無限的啟發。

甚至令玄源摸清了一些如何鍛煉心性的思路,當然,距離真正成熟還很遙遠,不過這也是一個好的開始。

這一次論道對於玄源來說是特殊的,因為這次論道,羅睺輸出的更像是思想層麵的東西,而這些東西,玄源從來沒有和人交流過。

在羅睺的帶動下,玄源也不時的出聲,和羅睺探討自己的觀點。

而在這樣的互動之下,難免因為觀點不同而發生爭執,不過兩人都是修為高超的大神通者,自然不會因為爭執而起爭鬥。

相反,這樣的爭執反而更能激發雙方的靈感,這是思想碰撞之後的火花,是智慧的靈光。

一時之間,玄源完全沉浸在這樣特殊的交流之中,甚至忘卻了其他的事物,也忘卻了羅睺未來魔祖的身份,而是當成一個和自己同樣的求道之人。

確實,拋開一切外在的因素,洪荒天地的所有修士都是求道之人,不過是選擇不同的道路罷了。

在羅睺交流完關於“欲”和“心”之後,玄源也開始講起了自身所參悟的五行之道、陰陽之道、乃至世界之道。

可以說相比起之前在虎族之中的論道來說,這一場論道玄源保留的更少,這也是因為羅睺在玄源之前的慷慨,讓玄源收獲良多。

投桃報李之下,玄源也分享了自己更多的積累。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