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羅睺的暗算(1 / 2)

630shu ,最快更新我的洪荒太過艱難最新章節!

時光匆匆,在玄源和羅睺的交流之中流逝。

這天,不可避免的,玄源和羅睺的交流陷入了沉寂,玄源清楚,又到了自己重新上路的時候了。

於是玄源向羅睺告彆,離開了須彌山。

而羅睺在送彆玄源之後,開始最後的閉關,為突破大羅道果之上做最後的努力,相比再過不久,洪荒天地之中就要再多一位大羅道果之上的存在,也就是所謂的準聖。

而玄源在離開須彌山脈之後,和之前的每次論道一樣,在飛了一段距離之後,找了個隱秘的角落開始閉關消化這次的論道的收獲。

布下隱匿大陣之後,玄源開始回憶這次論道。

玄源率先回憶羅睺論道之時所說的關於欲望和心的部分,對於這一部分,其實玄源在之前的修煉生涯之中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見解。

不過沒有向羅睺一般,形成了係統的總結,有了羅睺的經驗交流之後,玄源打算將這方麵的所得形成自己的修煉體係,或者說融入到自己的修煉體係之中。

從羅睺的經驗來看,心性同樣是能夠通過修煉的方式進行增強的,當然了,具體的方法羅睺並沒有和玄源分享。

不過在玄源看來,心性的修煉主要受到幾個方麵的影響。

一是對於自身的認知,畢竟隻有足夠的了解自己才能知道並且發揮出自身“心”的力量。所謂“欲勝人者必先自勝;欲論人者必先自論;欲知人者必先自知”就是這個道理。

二是在於對自身欲望的掌控,欲望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夠促進自身修為的進步,同樣也影響著自己的判斷,而能夠控製自身的欲望,也才能夠真正控製自己的“心”。

三是要有不怕困難,勇於麵對的精神。隻有直麵困難,才能戰勝自身的心魔和雜念。

這三者中,直麵困難的問題在玄源突破大羅道果之後,選擇直麵凶獸大劫之後,已經沒有什麼事情能夠讓玄源退縮了。

而要說認清自己,玄源在修煉的過程,其實也是一個不斷認識自身的過程。這也是每一次突破境界、或者是有所收獲之後,玄源總是第一時間進行總結。

這就是為了更好的把控自身的狀態。

不過這隻是對於自身修為、實力等狀態的掌握,要說對於自己心性根本的掌控,其實玄源隻能說還在路上。

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

這三個問題是終極的自我認知的問題,不同的階段,玄源得出的結論是不一樣的。

這也可以說明心的探索如同大道一般,是沒有止境的。

玄源剛剛出世之時,在自我的認知之中,自己是一個洪荒穿越客,一個幸運的和其他先天神魔不同的存在,那時候玄源的目標是能夠避開龍漢大劫對於自己可能到來的傷害。

而到了現在,玄源內心的想法變成了自己是一個在求道之路上的先天神魔,相比其他先天神魔來說,自己或許有一些信息方麵的優勢,可其他先天神魔的機緣和智慧同樣不弱於自己。

龍漢大劫對於自己來說雖然還有些可怕,可自己早已有信心直麵它,並且戰勝它,全身而退。

而這不過是短期目標,玄源的長期的目標變成了追求自身的大道,和其他第一梯隊的頂尖大神通者同台競技,並且脫穎而出,成為時代的領軍人物。

而這既是玄源的內心也是玄源最大的欲望,更是玄源前進的動力源泉。

所以欲望同樣是自我認知的一部分,欲望之中既有自己本能的反應,同樣也是經過自身分析之後得出的目標。

而除了這最大的欲望之外,玄源當然也存在著其他的小目標。

和所有的修士一樣,對於法則、對於神通、對於靈寶、對於靈材、對於道友等等有關自身實力和修為的東西都有天然的欲望。

玄源每經過一個地方都會收取當地的靈材,而又不傷其根本就是控製自身欲望的體現。

玄源對於神通提升的要求也是對於自身欲望的一種滿足。

玄源明白所謂的控製欲望不過是對於事物的取舍,而取舍的根本依仗來源於自身的思維體係和知識結構。

而這,也是一個人作為個體和其他個體所不同的地方。

所以說到底,所謂的心性也不過是自身在麵對問題之時的選擇罷了。

將所謂的心性肢解之後,又從另外的角度看待之後,心性對於玄源來說也就不再是秘密了。

而所謂的“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不過是對於自身情緒的一種選擇,也是在做出真正選擇之前,不表露自身的情緒的選擇。

如果玄源能夠在遇到問題之時做出對於自己來說準確的選擇,心性的難題對於玄源來說也就迎刃而解了。

說到底,所謂的心性除了處事不驚這種在選擇之前的選擇之外,不過是依仗著自身的思維體係和知識結構做判斷罷了。

這既要玄源開拓眼界,站在更高的層次思考問題,還需要玄源不斷的前進,有足夠的修為支撐他的判斷。

就如同在金仙之時碰上祖龍一般,那種自身不由人的情況下,玄源的心性再好,判斷再準確也隻能把希望寄托於祖龍的選擇。

當知道心性的根本之後,玄源也可以不在被心性所困。

至於發揮出“心”的力量,對外則是通過欲望誘使敵人做出錯誤的判斷,類似於心魔的手段。對內則是讓自己拋開其他的雜念,全身心的投入到具體的事物當中。

前者並不在玄源的目標之中,畢竟自己有足夠的手段和道路,沒有必要把時間花在這類的手段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