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道德?封建禮教?(2 / 2)

當然,這種方式能夠讓火麒麟在戰鬥之時更加的具有殺傷力。

因為普通的物理層麵的攻擊將無法對他造成太大的傷害。

而他的身體也會因為更加的契合他的大道法則,能夠完美的發揮出他自身的大道法則的威力。

在火麒麟的分享結束之後,在場的麒麟族的金仙,除了個彆正處在金仙圓滿的麒麟族人,其餘的並沒有太大的反應。

這是因為他們雖然已經開始接觸法則,可要說對於法則的運用,對於他們來說還太遙遠。

所以說火麒麟這段分享,主要還是說給在場的麒麟族大羅金仙以及玄源聽的。

當然,這樣的關於大羅之道的分享,確實也不用去顧慮在場的金仙,因為關於大羅之道,他們能夠參悟的部分本身就不多。

反而是麒麟族的大羅金仙,聽完火麒麟的分享之後,都陷入了沉思,因為火麒麟的手段對於提升戰鬥力,有著很大的幫助。

經過凶獸大劫之後,在場的所有麒麟族的大羅金仙,都開始重視起了殺伐之術,而不再像之前一樣,隻醉心於追求自己的大道。

或許說不止是麒麟族人,所有親身經曆過,或者是聽說過凶獸大劫的洪荒天地之中的修士,都意識到了,殺伐之術是自己立身洪荒之中的最好保障。

所以在凶獸大劫之後,洪荒天地的修士的整體戰鬥水平上升了不止一個檔次。

這也意味著未來洪荒天地的戰鬥也必將更加慘烈,對洪荒天地造成的傷害也會更高。

也不知道這對於洪荒天地本身來說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將這些繁雜的思緒排出腦海之外,因為在火麒麟之後,另一位麒麟族的大羅金仙,開始了他的講道。

玄源也開始集中注意力,用心聆聽這些麒麟族大羅金仙的講道。

時間就這樣在這些麒麟族大羅金仙的分享之中逐漸流逝。

很快的,除了五德麒麟之外,在場的其餘麒麟族的大羅金仙的講道都結束了。

當在場的麒麟族族人從最後一位大羅金仙的講道的餘韻之中醒來之時,玄源接過講道的接力棒,開始了他的分享。

這麼多年來,玄源早就形成了一套關於他自身大羅之道的講道方式。

從五行之道入手,在講完五行之道的玄妙之後,又從五行之道延伸到陰陽大道。

最終逐漸延伸出粗淺的世界之道。

當玄源又一次將一手揮出一個世界的手段在這麒麟族的論道廣場之中重現之後,在場的所有麒麟族人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就連火麒麟和五德麒麟也不例外。

因為在玄源到達大羅道果圓滿之後,不借助天地圖的力量,玄源也能夠徒手創造出一個世界,並將其短暫維持。

所以相比起玄源以往的講道,這一次的演示更加震撼。

玄源將在場眾人的神色儘收眼底,他也很滿意自己這次演示的效果。

於是又在揮手之間,這個新生的世界又重新飄散,消失在在場麒麟族人視野之中。

彆看玄源兩次揮手之間顯得風輕雲淡,其實如果在支撐一段時間,玄源可能就要露怯了。

因為這已經是他目前的修為所能夠維持一個世界時間的極限了。

當然,在場的麒麟族族人並不知道玄源的虛實,所以在自己心中將對於玄源實力的預估無限的拔高。

這也是玄源故作輕鬆的將一個世界創造出,又在揮手之間將其毀滅的原因。

儘管這樣的場景已經在玄源遊曆之時,在無數個大大小小的族群之中出現過,可玄源依舊享受這樣的目光。

這也算玄源為數不多的幾個不算缺點的缺點吧。

玄源總是無法克製自己人前顯聖的欲望。

畢竟這種裝逼的感覺確實舒服,玄源也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樹立自己的高人形象。

在玄源講道之後,也就隻剩下五德麒麟這位在場麒麟族族人之中,修為最高的存在。

而在聽完五德麒麟關於金仙層麵的分享以後,玄源對於五德關於大羅之道的分享更加的期待。

五德麒麟當然沒有讓玄源失望,在金仙之道中講了如何約束自己的欲望之後,五德麒麟開始講起了如何更加貼近洪荒天地大勢。

或者說如何更好的順應洪荒天地大勢。

而這,同樣和五德麒麟所講的金仙之道保持一致。

因為如果能夠踐行自身對於自己的規劃的同時,也同樣將天地對於修士的要求當做對自己的要求。

一舉一動都在自己的要求之內的同時,他的一舉一動自然也就符合天道。

這是一個由小及大的過程,也是一個由己及人的過程。

可以說五德麒麟的講道,完全符合玄源對五德麒麟的認知。

他正是這樣一個渾身充滿陽光的人,這種陽光並非指的是他的大道法則,而且指他的為人。

他也是玄源出世以來,所見過的最為嚴肅莊重的人,但是這樣嚴肅之下,又能夠看出他對於每一件事,沒一個人的尊重。

居高臨下的時候,還能夠保持這樣的克製,這不由的令玄源感到敬佩。

而他之後的講道,則讓玄源明白了他的野心,儘管他沒有明說,可玄源能夠從他未儘的話之中明白他的目標。

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他想“為天地立德”。

這也是五德麒麟在完成對自己的要求之後,想要由己及人,讓洪荒天地按照他對自己的道德要求行事。

可謂是以己心代天心。

當然,五德麒麟的願望雖然崇高,玄源對於他的目標十分崇敬,可從心裡,玄源並不看好五德麒麟的結局。

人心比天高,所謂的規則隻能是道德的底線,而不應該讓道德的最高標準成為規則。

因為道德的標準同樣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現代人眼中如同洪水猛獸的封建禮教,不也是那個時代對於道德的最高要求嗎?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