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定下一個瞬間,玄源就能夠突破境界,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畢竟他們也是從這個過程之中一路走到現在的。
而他們之間的交流,其實大部分也還在大羅之間,主要的區間還是大羅道果,畢竟準聖之後的路,已經觸及到他們的大道核心。
能夠粗淺的探討已經算得上相互信任了。
當論道結束之後,玄源沒有過多的耽擱,很快的就向陰陽道人和顛倒道人告辭。
而顛倒道人並沒有和玄源一樣馬上離開,而是繼續呆在陰陽道人的道場之中,可以看出,陰陽道人和顛倒道人的交情頗深,當然,也不排除他們還有其他要事。
一出陰陽道人的道場,玄源又繼續向前,找了個安靜的交流,布下大陣,開始消化這一次的論道。
玄源首先消化的是陰陽大道方麵的感悟,畢竟陰陽大道是玄源自身大道法則框架的基礎法則之一,沒一點在基礎法則之上的進步,必將帶動框架上的進步,進而輻射玄源的大道法則。
在消化完陰陽大道相關的感悟之後,玄源發現自己陰陽五行轉換的效率提高了不少,雖然還是無法做到完美轉換,不消耗其中的能量。
可相比起之前,玄源如今在五行陰陽轉換上麵浪費的能量要少許多,已經可以達到六成左右的效率。
這也意味著玄源在陰陽大道上的造詣進一步追趕他的五行之道。
同樣也標誌著玄源的世界之道根基更加穩固,玄源自身的大道法則框架更加完美。
對於玄源來說,這已經算得上是天大的收獲了,要知道陰陽大道博大精深,玄源在陰陽大道上的每一次進步,都花費了玄源巨大的精力。
消化完陰陽大道上的感悟之後,玄源開始參悟顛倒道人的顛倒法則。
儘管顛倒法則本身對於玄源的大道法則來說,並不太重要,可顛倒法則帶給玄源的啟發要超出顛倒法則之外。
在顛倒道人的口中,玄源第一次去關注向顛倒法則這樣處在一種中間狀態的東西。
顛倒法則正是通過調動這一些東西才能夠改變物質的本質,乃至改變概念。
這讓玄源開始反思自身,深挖每一種改變的根本。
就如同五行轉換之時,五行的相生,並非是直接通過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這其中必然也會有一個轉換的過程。
而這個過程,玄源在之前一直以為自己已經將其牢牢掌握,畢竟五行相生之道乃是玄源金仙之時的立身之本,同樣也是玄源自身大道法則的基礎。
玄源有預感,這種深藏在五行轉換之間的東西,將帶給自己更大的驚喜,而這個驚喜,甚至還要超過玄源這次和陰陽道人以及顛倒道人論道的領悟。
就這樣,玄源在原地閉關多年,苦苦尋找這種轉變更深層次的東西。
可不知過了多久,玄源依舊沒有任何頭緒。
玄源不死心,又花費了大量的時間進行研究,最後,他決定放棄。
並不是玄源感覺這條路走不通,而是玄源猜到了事情的真相,那就是以自己現在的修為,想要去探索更深層次的東西,還是有點勉強。
而這個發現並沒有讓玄源灰心,反而更加堅定玄源想要探索的打算。
畢竟這種本質越難參悟,一旦將其參悟之後,玄源的收獲定然也會比想象的更多。
或許到了準聖之境的時候,擺在玄源麵前的難題將迎刃而解,那個時候,才是玄源真正收獲的時候。
而現在,玄源需要做的是將此刻的這一分靈感,牢牢的記在心中,等待它未來生根發芽,成為自己求道路上的燃料。
儘管多年的閉關沒有能夠將五行循環之間更深層次的東西徹底抓住,可玄源同樣在這個過程之中收獲了有關五行循環的新領悟。
玄源對於物質之間的轉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就連玄源早在初入大羅金仙之時,掌握的精氣神三者之間的轉換都有了新的突破。
而這份關於精氣神三者之間的轉換的突破,帶動了玄源已經完善過無數次的精氣神三位一體的修行體係進一步完善。
甚至於,對於這套修行體係的大羅金仙部分的修行,玄源都有了新的總結。
可以說,玄源的這一套精氣神三位一體的修行體係,在金仙部分已經接近了金仙層次所能夠做到的極限。
至於在金仙層次就超越金仙極限,玄源並沒有那麼大的追求,因為隻有達到大羅之境,才能夠明白大羅和金行之境的差距有多大。
所謂的越級挑戰,除了擁有足夠的強大的外力的幫助,或者是存在明顯的克製,不然在洪荒天地之中很難達成。
當這套體係推演到這一步之後,其實已經沒有必要再進行推演了。
畢竟過猶不及,如果這一套修行體係能夠讓一位修士真正的到達金仙極致的話,反而和讓這位修士難以踏出突破大羅的那一步。
因為金仙的最後一步,由自身初步凝結的法則作為這臨門一腳才最為合適,接著凝結法則的靈感順勢突破才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在修煉精氣神之時,就把自己撐滿,不留餘地,同樣的,也沒有給自己初步凝結的大道法則留下餘地。
月盈則虧,水滿自溢。
到了極致之後,就再也沒有收縮的空間了。
在最後一次完善精氣神三位一體的修行體係之後,玄源將自己在大羅層麵關於精氣神三者的領悟重新總結了一遍。
當做是這一套體係對於大羅之道的展望。
畢竟到了大羅之後,每個人所麵對的情況並不相同,玄源的這部分展望,不過是同樣是為大羅之道打基礎罷了。
想要真正的大羅之路上走得更遠,製約修士的已經不再是有形之物,而是對於自己大道的把握,沒有人能夠幫一位大羅金仙決定他的道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