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隻能一個勁兒的安慰李綱,莫生氣……
刀是不可能刀的!
對方說話確實大膽,且不好聽。
可是細細琢磨,真有幾分道理!
這種大才,當然要想辦法把對方從邪路拽回來,為大唐發光發熱。
況且,李承乾現在有好多好多的好奇。
比如……
對方吹自己是謫仙人!
還說了好多預言。
如果是真的……
自己,天命所歸!
大唐,天命所歸!
如此,必然可以給大唐的法理性加碼,給一直暗中動搖皇權、蔑視李唐的五姓七望重重一擊!
李綱看李承乾沒有半點動作,頗為失望,隻能裝作勞累的樣子,閉目小憩,實際上腦海瘋狂轉動,要想個法子,把太子掰回來才行,真要這麼下去,日後儲君登位,必定君臣相疑,大唐傾覆亦不遠矣……
“太白兄,你這是乾嘛呢?”
李承乾湊到柳文嶽身邊,看著他拿著炭筆在紙上寫寫畫畫。
“規劃一下我未來的小家,給後世考古專家開個大眼!你看我這個墓室安排……”柳文嶽興致勃勃的介紹起來:“你看個空調……冬暖夏涼……這個冰箱,瓜果蔬菜滿滿當當……關鍵是這個WiFi,還有菊花為,台子、華子……務必一比一打磨好放進去……”
原本是沒打算搞衣冠塚的。
可這不是碰到土豪了嗎。
順手安排一番。
再整個扯淡碑——
一杯宮廷玉液酒+大錘+小錘+0.5大錘+0.05杯宮廷玉液酒=唐朝國運
什麼燒餅歌、推背圖,論牛逼還得是我扯淡碑!
“歪非?”李承乾一臉的疑惑。
“無線網……”
“網?線?自古都是以繩結網啊?”
“……就,無線波,電波,數據交互知道吧?等等……WiFi……英……蠻夷語……拉丁……音標……拚音!”柳文嶽隨即激動的拍著李承乾的肩膀,說道:“哎呀,差點忘了,要不怎麼說你小子有福氣,你碰到我,那真是賺大了……再教你點好東西!”
“聲母、韻母、音調……啊喔額,醫屋魚……及其以西……一聲平、二聲揚,三聲拐彎,四聲降……學會了吧?等你五六十歲,直接把這玩意兒掏出了,瞬間一代文宗!”
“!!!”
裝睡的李綱都坐不住了!
識字這個問題,也經過很多的演化。
從譬況法、讀若法、直音法,再到現在流行的“反切法”。
“反切法”就是用兩個漢字,把它們的讀音一刀切成兩半,前一個字取聲母,後一個字取韻母和音調,然後,把它們的讀音拚在一起,就組成了另一個字的讀音。
比如,“壇,徒乾切”,采用了“徒”的聲母t,以及“乾”的韻母an,兩者組合後就構成了tan(壇)的讀音。
“反切法”也有缺點,最顯著缺點是:麵對讀音比較複雜的漢字,這一刀應該切在什麼位置,並沒有明確規定,一些切法也能切出好幾個漢字。比如,徒乾切,既能切出“壇”字,又能切出“湍”字,不容易讓學習者做出準確判斷。
類似隋朝的《切韻法》,就是告訴人日常字怎麼切的,就這麼修修補補,‘反切法’之後沿用了一千五百年多年。
可是要和後世拚音比起來,還是太複雜。
真要按柳文嶽的話,隻要掌握23個聲母,24個韻母,四個音調,漢字就全都掌握了?
這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