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孟見荊濤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就很興奮“明擺著的事,誰上來會把乾事的人裁下去?您會嗎?有本事能乾事的人,在電視台,我隻說電視台,這部分人恐怕連2分之1都不到。”
荊濤1怔。
小孟說“那些年,地方上效益好的單位比如電力、稅務,公檢法就不用說了,統統都垂直了,行政單位又進不來,所以,1些人就削尖腦袋往事業單位鑽,電視台因為是以自收自支為主、財政補貼為輔的單位,隻要有過硬的關係就能進來,於是那幾年進了1大批非專業型的人才,這些人中有的原單位開不出工資要倒閉了,有的是想換個清閒1點體麵1點的單位,還有的曾經是做小買賣耍秤杆的,也通過關係進了電視台。”
荊濤問道“電視台專業性很強,這些人進來能乾什麼?”
“您這話問到點子上了!”
小孟說“乾嘛?我說那個耍秤杆的,現在當上了攝像記者,其他人都堆在後勤了,光台辦公室就有著45十人,另外,廣播電台發射台、電視播控部,實在不好安排的就進了保衛處,保衛處人多的安排不下,就來了個6班倒,平均每人每周才輪到上兩天班,其餘時間想乾嘛就乾嘛。”
荊濤倒吸1口涼氣,又問道“電視台那些臨時雇工都在哪個部門?”
小孟說“網絡公司,正式在編的沒人去爬電線杆,就雇了許多短期合同工。”
“難怪5個月開不出工資了。”
小孟說“是啊,人太多了,以前每年財政都能撥1部分款,甚至兜底,今年就不行了。”
“那些1線的采編播人員沒有意見嗎?”荊濤問道。
小孟說“有意見又能怎樣?他們也改變不了大鍋飯現狀,我經常聽到他們抱怨,忙的忙死,閒的閒死。有時為了給市裡趕製專題片,他們連續3天3夜不休息,連加班費甚至工作餐都沒有,1般類似這樣的任務都是我當通聯,我給他們協調資源,太了解他們了。”
荊濤又問道“專業人員在全體職工的比例如何?”
“電視台的話專業人員大概隻占半成不到。報社情況相對好些,畢竟是財政差額,準入門檻高些,我說的都是實情。”
荊濤點點頭,他默默地吃著菜,他相信孟海洋,從見他的第1眼開始,他就對這個戴眼鏡的小夥子印象不錯。
他又問道“電視台的廣告鋪天蓋地,難道養活不了這些人嗎?”
“您快彆提廣告了,電視台的廣告管理混亂,台裡有專門的廣告部不說,各個頻道各個節目組都有創收任務,資源就那麼多,互相傾軋……荊主任,電視台的問題太多、太複雜,恐怕1天我都介紹不完。”
荊濤“嗯”了1聲,隨後問道“廣告這塊報社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