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農業革命(2 / 2)

蟻的世界 德魯伊爵士 3764 字 4個月前

世界各地區的人民,在采集經濟的基礎上,積累了經驗,各自獨立地發明了農業。

考古資料顯示,世界上主要的早期農耕中心有三個地區,即西亞、東亞(包括南亞)、中南美洲。

農業的產生是人類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這場革命被稱為第一次農業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而第二次農業革命發生於約4000年前的青銅器時代,由於青銅材料的使用和普及,人類可以進行鋤耕。

第三次農業革命發生於1400年前的鐵器時代,因鐵器材料的使用及動物的馴養,人類可以進行犁耕。

經過三次農業革命,人類從食物的采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大大增加了食物的產量,拓寬了食物來源,完善了農業技術。

「東楊城」的這次實驗性質的種植草籽作物,大致相當於人類的第一次農業革命。

如果發展順利,至少從以下幾方麵對於「東楊城」的發展有推動作用。

第一,在同時擁有農業和畜牧業經濟以後,「東楊城」的食物來源就從以采集、狩獵為主轉變為以農業、畜牧業為主。螞蟻們從食物的采集者轉變為食物的生產者。

這一獲得食物方式的轉變,將改變了螞蟻與自然的關係。

農業和畜牧業的發生標誌著螞蟻對自然界認識的一個飛躍,標誌著螞蟻在生活資料的生產方麵,從較多地依靠、適應自然轉為利用、改造自然。

農業畜牧業的全部生產活動將要求螞蟻更多地認識、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資源為螞蟻的生活和經濟服務。

在農業生產的基礎上,螞蟻們需要開始逐步開展對日月星辰的活動、對水土的特點、氣候現象進行觀察,積累經驗(比如總結出二十四節氣),從而產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數學知識,把螞蟻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推到一個新的高度。

第二,農業革命將為以後一係列的社會變革創造了物質基礎。

在狩獵采集經濟下,螞蟻難以獲得超過維持生活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暫時期內獲得,也無法長期儲存。

像「東楊城」每年春夏秋三季積攢的存糧,在冬季過後基本都會消耗一空。即便還有富餘,也需要調撥給主巢,用於支持每年對鋪道蟻蠻族軍的收複戰爭。

而從事農耕和畜牧後,可以比較穩定地獲得較豐富的食物來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產出超過維持生活所需的食物並儲存它。

這就使蟻口得以較大的增長,並可使一部分螞蟻去從事維持生存以外的活動(比如專職燒製陶器),從而產生新的社會分工和物品的交換,產生財富積累。

這正是主角需要的,現在的螞蟻們還或多或少都有著愚昧和無知的特點。想要推廣知識,促進「東楊城」的發展,僅僅依靠主角自己來做思想啟蒙是不夠的。隻有具備一個客觀的社會基礎和經濟基礎,才能促進思想革命。

而農業革命,就將打下這個基礎。,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