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瓶頸(1)(1 / 2)

蟻的世界 德魯伊爵士 3394 字 4個月前

私有製,這三個字仿佛具有魔力,讓主角欲罷不能。他好像找到了之前一直苦苦摸索而不得的答案。

私有製是一種經濟製度,這種製度最基礎之處在於人的自私性。在私有製度下,財產進行個人或集體的排他性占有,因此私有製是剝削社會最基本的標誌之一。

私有製也被認為是相對高效率的經濟社會的基本標誌之一。而生產力的發展正是產生私有製的原因。

在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的不斷增加,新的生產工具或方法被發明,直接促進了相對剩餘產品的出現,對於剩餘產品的分配就是私有製的最早雛形。

而大頭蟻王國現在所處的階段,在主角看來接近於人類原始社會的原始公有製階段。

公有製是相對於私有製的一種經濟製度。在這種製度下生產資料所有製消失,生產資料不進行排他性占有。

像大頭蟻王國裡,具有價值的資源(如巢穴、食物等)都是每隻螞蟻共同擁有的,也就是公有。當然一些優質食物隻會供給雄蟻和蟻後食用,而兵蟻和工蟻是無權使用的,但這同樣體現著公有製,這種優質食物是屬於雄蟻或蟻後階層公有的。

這種看似公平的公有製社會結構,在保證螞蟻種族延續和確保競爭優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讓螞蟻和蜜蜂等近親成為了昆蟲中少有的具備社會結構的種族。

但在主角看來,隨著螞蟻們已經學會使用火,具備了原始文明的特征後,這種公有製度終將製約文明的進一步發展。

我們來看看人類社會的曆史經驗。

人類從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從公有製進入私有製,是曆史的必然。這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也同樣是生產力發展的需要。

原始社會最初是“采集-狩獵”經濟,人類和自然界食物的關係是單純的索取。這樣一來,當人口自然增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周圍地區出產的食物數量就無法供養這麼多人口,人類就不得不遷徙到其他地方,過著一種一居無定所的流徙日子。

這種”采集-狩獵”的獲取食物方式的突出問題是食物來源不穩定,經常很多天都打不到獵物,就算能打到獵物,也往往需要很多人合作。有時即便幸運的獵捕到一具龐大的獵物,卻根本不是少數獵人能夠在肉腐敗前吃完的。在這種情況下,人類互相分享食物比獨吞要更有利——反正多餘的肉不吃也浪費了,不如分給其他暫時沒有捕到獵物的獵人吃。等到有一天自己餓肚子的時候,彆的獵人也能把獵物分享給自己,避免時不時的挨餓。

山頂洞人就是這樣,他們“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沒有貧富貴賤的差彆”,指的就是這種生活。采取這種生活和經濟模式並非是因為他們覺悟特彆高,而是因為生活所迫,不采用公有製就沒法生存下去。

而當人類開始從事農耕和畜牧以後,情況就不同了——人類從單純的食物的索取者變成了生產者。

這就意味著新增加的人口不光吃食物,還能投入到勞動生產中,讓土地出產更多的食物,而且食物來源變得更加穩定。

當生產力提高到一定水平的時候,具體來說,就是一個人生產的食物超過自己所需要的,人口增加不僅不會帶來糧食危機,反倒會帶來盈餘。這樣以來,人類就沒有必要到處遷移,人口增長的速度也就快多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