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失蠟法(2 / 2)

蟻的世界 德魯伊爵士 3513 字 4個月前

常用的模具鑄造法是失蠟法。

失蠟法也稱“脫蠟法”“熔模法”,是一種用於青銅等材質的金屬器物的精密鑄造方法。失蠟法是早期金屬文明的一大創造,在東西方冶金史上都據有重要的曆史地位,對鑄造技術的演進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其大致做法是,用蜂蠟做成鑄件的模型,再用彆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範。加熱烘烤後,蠟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個鑄件模型變成空殼。再往內澆灌熔液,便鑄成器物。

失蠟法的優點在於可以鑄造具有複雜形狀的鑄件,鑄造的器物玲瓏剔透、有鏤空的效果。而且蠟等原材料可以重複利用,也降低了成本。

失蠟鑄造技術原理起源於焚失法,焚失法較失蠟法更原始,是將內部的蠟等填充物焚燒銷毀,非常浪費。中國的焚式法技術最早見於商代中晚期,這種技術在失蠟法出現之後逐漸消亡。

而中國失蠟法的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最早采用脫蠟法鑄造的青銅器是楚共王熊審盂,此外,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中期雲紋銅禁和隨州擂鼓墩出土的戰國時期的曾侯乙墓青銅盤尊也是失蠟法製作的典型器物。經漢唐到明清,失蠟法被一代代匠人傳承和發揚,曆久不衰,直到如今,仍是常用的青銅鑄造技法。

在西方,失蠟法同樣曆史悠久,伊朗、美索不達米亞、埃及等地方的古文明約於公元前第三千紀中期或更早些時候,已使用失蠟法鑄造飾物和小型器件,比中國更早。古希臘羅馬時代,大量使用失蠟法鑄造栩栩如生的雕像,其工藝之精湛至今仍讓人歎為觀止。

中西方失蠟法最大也最重要的不同之處,在於所用蠟料的製備方法與蠟模的製作技法,由此還影響到工藝流程乃至鑄件的藝術風格。

中國的傳統蠟料由蜂蠟(或蟲白蠟、石蠟)、鬆香和植物油(或牛油、羊油),根據氣候狀況按不同配比組成。

製備時,在加熱的容器中依次放入蠟、鬆香和油料,邊融化邊攪和成糊狀;稍冷後取出,經反複拉拔成為合用之蠟料。

這一工藝措施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蓋由固態分散相和液態分散介質組成的多相係統,在成分一定時,其可塑性取決定於固態相與液態相的彌散度和分布的均勻性。通過機械的反複拉拔,固態的蠟與液態的鬆香、油料充分混合,色澤由深黃變為淺黃,成為塑性極好的蠟料,可以隨意擰扭、彎曲、在壓力下擀成片狀、捏成梗狀、搓成條狀。

塑性如此良好的蠟料,給予鑄師以很大的操作自由度、可根據不同情況和需要,或手捏成形(“捏蠟”一詞即由此而來),或用“撥子”撥塑成形(習稱“撥蠟”),或用木質模板將蠟壓製成形(“剝蠟”)。

也就是說,中國傳統失蠟法的蠟模製作是使用經特殊手法加工的蠟料在固態下製作成形的。

而西方失蠟法則係用蠟和鬆香配製蠟料,為改善塑性須加入少量動植物油。蠟模是用液態或半液態的蠟料以澆注、搪製或刷製的技法成形,也有將蠟壓成片狀貼附於模具內麵的,細部修飾則多借助雕刻加工。

無論是哪種中西方失蠟法,都需要大量蠟。而在自然界中,蠟雖然不罕見,但目前主角能夠選擇的卻非常有限。

這讓他不得不又把目光對準了這一窩覬覦已久的蜜蜂。

.yetia37337/15168820.htm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yetia。何以笙簫默小說手機版閱讀網址:m.yetia,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