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祖傑入學,開始上課沒有幾天,又傳來一個消息,一中校方突然宣布,一中仍然維持隻辦高中部,所錄取的兩個初中班學生全部並入湖縣二中。
此時的人們無比善良,也沒有問個為什麼,二話不說就聽從指揮搬著東西到了湖縣二中。此前隻辦初中部的巢縣二中己招了四個班學生,最終孫祖傑這批人並入後便命名為初一(五)班、初一(六)班。
雖然從一中變成了二中,但是孫祖傑這些人也不算吃虧,當時的湖縣二中初中部十分聞名,不僅老師名氣大,年年升學率都是名列前茅的。
學校校址就在一中隔壁,兩個學校離得很近,而且二中背靠著名的臥牛山,麵對八百裡浩瀚大湖,可謂風水寶地,人傑地靈。
校門樓上還有魯迅先生手跡的校門十分醒目,據說是當年學校去上海專門求來的魯迅手跡。進校門後拾級而上,數百級台階兩邊古樹挺立,高大的夫子廟位於正中,教室更是設在最高處,既視野開闊,又幽雅清靜。
孫祖傑這些住校生,宿舍被安排在進校門不遠的大院子裡,八個人一間,上下床,這對於他們這些來自鄉鎮甚至於底下的農村孩子來說,已經是非常滿足了。
每月夥食費是七塊二毛錢,月初購買餐券,每天交一張餐券。開飯時,每班一個大木桶裝飯,一個大鋁盆裝菜,孫祖傑這些住校生需要拿著碗排好隊由值日生給他們打飯。
打好飯便三三兩兩隨便找個地方一蹲狼吞虎咽,幾分鐘就解決問題。非常有趣的是,此時沒有自來水,孫祖傑吃完飯需要到校門外百米處的天河浮橋邊洗碗。
天河浮橋的曆史很悠久,由數十隻大木船架設的浮橋貫通兩岸。船麵上用木板鋪就一條中央大道供人走車行。
人與手推車自行車在上麵行走時與踩在馬路上一樣平穩踏實,若是汽車開過來時,重壓造成船身晃動,就沒那麼安穩了。
特彆是載重的大卡車,一開上浮橋,船身就劇烈地下沉,激起白色的浪花拍向河岸。車子越往河中間,船身就沉得越厲害,浪花也變成高高的水柱砸向河麵,橋身晃晃悠悠,讓行人感到顫顫驚驚。
儘管卡車開上河岸絕塵而去,浮橋兩邊水麵上的浪花依然翻騰不息,久久不能平靜。其實,雖然長長的浮橋隨著卡車的開動而此起彼伏,但堅固的船身緊緊相連,加上管理人員現場指揮,仍是十分的安全的。
每天飯後,孫祖傑這幾十個住宿生集體敲著各自的碗筷,浩浩蕩蕩向浮橋走去,獨特的“交響樂”形成一道有趣的風景線,總是引來諸多路人圍觀。
孫祖傑洗好了碗往往會盯著這座浮橋看很久,在他的記憶裡,這座浮橋早就變成寬敞堅固的鋼筋水泥橋,也許隻有這河水才是真正永遠不朽的,而一朵朵流逝的浪花則記錄著人生百態,萬物變遷。
當然孫祖傑的主要任務還是讀書,因為歲數小,老師為了照顧年紀最小的孫祖傑,就讓他和大了他三歲的周瓊坐在一起。
一來周瓊是女孩子,可以照顧一下小弟弟孫祖傑;二來就是孫祖傑雖然歲數小,但是他成績很好,可以輔導一下周瓊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