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祖傑之所以看不上入段培訓班的小錢,當然也是因為他真正賺了大錢。
有了原始資本之後,孫祖傑按照原來的計劃開了一家華國工藝品專賣店,華國工藝品株式會社,專門銷售來自華國的特色工藝產品。
此時,在倭國有不少長在華國的戰爭遺孤,很多人到了成年之後才回到倭國,很顯然他們與倭國社會格格不入,所以隻能從事一些體力勞動賺取一些微薄的收入以養家糊口。
這些人都聽說過孫祖傑,聽說他在招聘人員,所以很多人找到了他,願意在他的專賣店工作。
孫祖傑也願意與他們待在一起,交流起來一點都不費事,雙方的思維都能夠理解,所以很快他這個專賣店就招聘了不少的戰爭遺孤。
這些人待遇不高,又吃苦耐勞,而且在倭國教育下,文化程度也很不錯,慢慢的就由他們搭建起孫祖傑在倭國的銷售和管理團隊。
孫祖傑可以很容易獲得來自華國的特色工藝品,甚至有一些倭國的高層,希望獲得一些華國的古董字畫什麼的,孫祖傑都有本事弄到,一來二去,倭方也就明白了他來倭國管著留學生是假,想法設法的籌集資金才是真吧。
對此,倭國高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畢竟這一塊是有市場需求的,兩國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係,沒辦法隔絕這種文化交流,而且孫祖傑的行為都符合倭國法律,他們也找不到理由阻攔。
當然最重要的是,倭國高層看到了機會,華國既然這麼缺乏資金,甚至都想到了派人來倭國賣東西的招數,那麼倭國這麼多年積累的龐大資本在未來就有希望輸入到華國了,天地良心,這是一個多麼巨大而沒有開發的市場呀,想想就流口水呀!
另外,倭方也知道,這樣的會社開設對於倭方也是有用的,兩國有些私下的交易完全可以通過這樣的會社來完成,十分低調,也不容易暴露,看來華方高層有人呀,竟然能想到這一點。
所以倭方對於孫祖傑的會社非常支持,很有默契的提供了大量的訂單,主動配合他將這個企業做大,華國也很有默契的不斷購買倭國產品,兩方通過這個會社頻繁而密切的交易著,金額和範圍不斷擴大,以增加彼此的互信。
隨著會社的規模越來越大,孫祖傑和楊希很明顯是忙不過來的,所以國內不斷通過各種方式支援人手,慢慢培訓對西方熟悉的經濟人才,當然這一切倭方都清清楚楚,也樂於出現這樣的局麵。
因為他們這家會社不是特務機構,隻是華國在倭國開設的公司,完全符合倭國的法律,這樣的公司在倭國太平常不過了。
會社雖然生意很紅火,但是隻是一個雙方增加經濟互信的工具,賺到的隻是雙方給予的代理費,想靠它賺大錢,孫祖傑知道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隨著彼此互信的加深,這個會社將慢慢回到成立的初衷,變成一家普通的專賣店,所以孫祖傑從來沒有把這個會社當成自己事業的核心,等一切走上正軌後,他就逐漸將管理權移交出去,讓國內過來的新人練手。
所以孫祖傑並不是靠著這個會社賺了大錢,他真正賺錢的地方有了原始資本之後,他不斷的將賺到的一筆筆倭元換成了黃金期貨。
當時倭國講究的是工業立國,在金融一塊的發展並不多,但是在交易所中還是可以由他們代理進行歐洲和美帝的黃金期貨交易。
孫祖傑看都不看,年初孫祖傑剛到倭國時,黃金價格是六十四美元,孫祖傑每一次來到交易所,隻關注一點黃金價格有沒有超過一百美元,沒有?那就買漲。
對於孫祖傑拿辛苦賺來的錢不當錢,跑到什麼交易所投機買什麼黃金期貨,楊希表示了堅決的反對,這簡直是亂來。
孫祖傑十分嚴厲的說道,“楊希同誌,組織派你過來是讓你協助我工作,不是讓你來對我的工作指手畫腳,你要記住你的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