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祖傑來到港島報到後,獲得了華裕公司領導的歡迎,就在這個時候他才明白目前華裕的壓力之大。
華國外貿的三分之一都是通過他們來進行的,所以每天華裕賬上的外彙可以說如山如海。此時國內對外彙需求很大,又有四三方案要執行,大量的美元進來了轉了一圈又要彙給國外。
看起來這樣華國的外彙應該是被充分利用的,可是不要忘記了兩者之間存在時間上的不統一,所以華行賬上的外彙款任何時候都是很大的一筆錢。
偏偏這幾年美元與黃金脫鉤,存在銀行的外彙事實上是一天天的在損失,上麵能不著急嗎?
雖然國內在歐洲通過黃金投資對衝了一部分損失,但是具體辦事的華裕不清楚呀,成立投資部讓手裡的外彙投資一部分出去,總比呆呆的存在銀行好的多,雞蛋總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道理誰都懂,可是這種事情讓誰來乾,誰也不敢乾,賺了當然好說,要是虧錢了那真是自絕於國家,自絕於人民呀,所以這個投資部事實上是個燙手的山芋,沒有人敢於隨便接這個盤,特彆是現在這個時期。
這下好了,上麵終於派來了一個小年輕,據說膽子超大,招呼不打,在倭國就敢買空賣空,愣生生的搶了十幾億倭元,這可是幾百萬美元,有本事。就憑這份膽量,這個投資部經理就該他來乾,誰也不得不服氣。
事實上投資部的架子早就已經搭建好了,就等著經理來坐鎮指揮了,所以孫祖傑一到任,就發現投資部內部的事情需要他考慮的並不多,他隻需要把錢花出去就好了。
此時港島處在股災後期,印象中這一次股災創了曆史記錄,股指跌了九成以上,現在還早著呢,他不可能把國家的錢往水坑裡填,所有股市這一塊暫時就算了,隻能另尋出路。
華裕在港島的地位非常奇葩,誰也不敢得罪,但是誰也不敢親近,所以孫祖傑想來想去,他這個投資部經理還是低調點好,最好是誰都不知道。所以到了港島之後,他不出席這樣那樣的酒會聚會,以至於外麵幾乎沒人知道華裕多了這麼一號人物。
他首先是理清內部,完善組織框架,原來那一套框架還是太粗放了一些,必須建立一套標準化流程,特彆是法律部門要加強。
投資管理處完成投資項目的選擇和篩選後,法律,財務和人力資源處從不同角度完成儘職調查。
尤其是法律部門,西方體係法律這一塊非常關鍵,要是亂用國內的老一套,搞不好會栽大跟頭,必須特彆注意投資項目會不會侵犯了相關專利,必須搞清楚,這一塊國內還是空白,咱們華裕投資必須走在前麵。
孫祖傑想的很清楚,日後國內開放了,投資部專門搞一個專利處,代理申請國內各大科研院所的專利,到時候光光分紅就足夠吃撐了。華國建國將近三十年的工業積累並不像外界以為的那般弱小,還是有很多獨特的地方,彆人不知道,他卻是心知肚明。
人力資源對所投項目核心領導人必須有一份明確的分析,很多時候投資人比投資項目靠譜。一個好項目如果沒有好的領導人,一定要謹慎。
另外孫祖傑下令成立投資決策和風險控製委員會,尤其是風險控製,必須要抓緊,不能由領導人拍腦袋決定,所有決策項目的討論過程必須要有記錄。
另外各部門的權限要明確,不要什麼阿貓阿狗的事情都來找他,他的精力有限。
雖然這一套似乎官僚了一些,但是港島這個鬼地方,地方太小,資源十分有限,競爭尤其殘酷,什麼樣的人都有,所以投資決策的時候寧願謹慎點好。
投資部由於孫祖傑的大力主張,挑選了多名擅長經濟官司的律師,與他們將強合作,重點加強了專利這一塊,雖然成本增加了一些,但是法律風險也少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