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章 借屍還魂,藏棺逃命(2 / 2)

青年爽朗說道:“哈哈哈,果然有扶蘇公子之風範,少俠不敢當,在下楊奮,此地不宜久留,咱們邊走邊說。"

嬴長生問道:“少俠此話怎講?莫非楊兄與父親相識。”

楊奮道:“非也,在下隻是敬仰扶蘇公子仁義,素有賢名,更是深諳儒家學說,如此賢良之人若繼位國君,真乃天下之幸。”

嬴長生沉吟片刻,才問道:“令尊莫非是華陰隱士,佳青先生?”

楊奮驚訝,他之所以和老淮結識,隻不過是遭遇一次財貨糾紛。

當時在鹹陽城給人送急信,不慎將商販的貨物損壞。

幸得老淮出錢解圍,才使得自己一直想報答對方。

但涉及自己的家庭情況,還尚未和老淮詳細透露過,也不知道嬴長生是如何得知的?

“家父正是楊碩,敢問公子如何得知?”

“楊兄莫要驚訝,我也是常常聽父親說起佳青先生身富才學,洞習天文。先祖“叔虞”受周武王分封楊國,故而後代以“楊”為姓。

戰國時被晉所侵,後族群遷至華陰隱居,即便天下紛亂,也不趁勢而起。

就算我大秦曾五次征召,令尊也不輕易出仕,如此高風亮節之姿,家父甚是欽佩不已。”

嬴長生剛說完,楊奮就愣住了。

楊家近百年來相當低調,不顯山不露水,就算是關中貴族,也知之甚少。

楊奮停下腳步,鄭重作揖,說道:“佩服佩服,沒想到公子小小年紀,竟如此通曉古今、知情達理。

楊奮自小隨父學藝,已有十八載有餘,仍不及公子半分,實在慚愧!

我代家父,謝過扶蘇公子如此高抬厚愛,楊奮定當竭儘全力,護衛小公子北上。”

嬴長生托住楊奮,說道:“父親若得令尊相輔,定然以國士待之。”

以嬴長生前世曆史係的專業,當然清楚這個年代,很吃“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這一套。

這不,自己的三言兩語之間,就讓一名少俠恨不得立馬赴湯蹈火。

楊奮從懷裡掏出“驗傳”,雙手遞給嬴長生囑咐道:“此乃我六弟身份驗傳,正好公子年齡與他相差無幾,住宿時也好應付舍人問起。"

嬴長生鄭重接過,眼下自己的身份不便暴露,心說老大哥考慮得還真體貼。

他低頭一看這用竹片做成的“驗”,上邊小篆刻著“楊喜”兩字。

要說楊喜此人,在曆史的評價中相當平庸,但他卻是楊氏一族的開山鼻祖,憑借亂軍之中撿了項羽一條腿,被劉邦封為赤泉侯,為人更是深諳中庸之道,躲過了“走狗烹狡兔死”的開國功臣定律。

最後得以在西漢安然繁衍子孫,後世更是出過多名有才之輩,例如司馬遷的弟子楊惲、東漢朝人稱“關西孔子”的楊震,以及三國的戲精楊修。

最牛逼的,當屬楊喜的第二十二代世孫,隋煬帝楊廣。

嬴長生心想,一定要把楊家人拉攏過來,為我所用。

臨近傍晚,兩人便來到驛館投宿。

嬴長生雖然心裡早有準備,但住進驛館之後,才發現條件簡陋的可憐。

這裡住的都是來自各州郡的販夫走卒,還有各地亭長押往邊疆修長城的戍卒。

多人擠在土房裡,連張炕都沒有,一層稻草上,人挨著人,或坐或躺,空間狹窄還臭味熏天。

吃的是難以下咽的坐餱糧,實在食之如嚼蠟。

想吃好些,就掏上幾文秦半兩,向店家買上一罐蘸糧醬。

此醬可非彼黃豆醬,乃多種蟻蟲、蛙螺、蛇龜秘製而成,堪稱黔首口中的絕味。

可既然是隱藏身份趕路,自然不能太招搖去住天字號,這點苦對他倒也沒什麼。

處處是耳朵,怕泄露身份,夜間嬴長生沒有跟楊奮多說什麼,用衣袖捂著鼻子就睡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