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初探生物計算機(1 / 2)

基因造神記 白雲洞天 3945 字 10個月前

《基因造神記》全本免費閱讀 []

開雲國開發的生物計算機確實是一項非常巨大的工程,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單靠個人是絕對無法完成的。楊鐵人在其中也學習了多次,但仍然對它知之甚少,因為它涉及到了基因、物理、化學、電子等多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需要集齊這些領域的人才共同合作才能完成。

通過基因編輯技術生成碳基晶體管是生物計算機開發中的一個重要環節,這個團隊能夠成功地完成這個任務,說明生物計算機的方案是可行的,也預示著生物計算機時代的到來指日可待。這個成功經驗不僅證明了集體的智慧和努力的重要性,也體現了團隊合作的力量和跨學科合作的重要性。

為此這個團隊還獲批1周的假期,也說明了他們對這項工作的付出得到了認可和獎勵。這不僅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休息和放鬆的機會,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後續的工作中。

自第一個基因編輯晶體管成功生成,後麵的工作就相對輕鬆了很多。大家隻需要大量培植這些晶體管,然後不斷測試是否符合要求,然後再通過基因編輯慢慢形成我們所能完成的電路。其實形狀當時是想好的,但這個形狀最終是無法控製的,隻能編輯出什麼形狀就按什麼形狀繼續編輯下去。隻要能成功,形狀就是以後考慮的問題了。

人類的第一台生物計算機的誕生是一項震撼世界的成果,它凝聚了無數開雲國技術人員的智慧和辛勤付出。自第一個生物碳基晶體管誕生後,開雲國技術人員經過長達三年的不懈努力,終於成功研發出了第一台生物計算機。儘管目前它還處於初級階段,但是它的出現已經證明了生物計算機的可行性和優越性。

未來,生物計算機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需要進行不斷的升級和改進。隻有當它達到當前傳統計算機的中等水平時,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優勢和作用。因此,大家還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對生物計算機進行升級和完善。

相信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升級,生物計算機將會越來越強大和普及,為人類帶來更多的便利和創新。

楊鐵人深深體會到第一台生物計算機誕生背後的艱辛和付出。他明白,雖然他在其中的貢獻可能隻是一點點,但這一點點的貢獻也是不可或缺的。就像一台機器中的一顆螺絲釘,雖然微小,但卻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沒有這些微不足道的貢獻,就沒有整個項目的成功。

同時,他也認識到,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隻有團結協作,集思廣益,才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成果。這背後是無數科研人員的努力和付出,是集體的智慧和力量的結晶。因此,他對每一位參與這個項目的同事都充滿敬意和感激之情。

楊鐵人也深知,第一台生物計算機的誕生隻是一個開始,未來還有更多的挑戰和困難等待著他們。但他相信,隻要大家繼續團結協作,持續努力和創新,一定能夠在生物計算機領域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4年以來,楊鐵人對生物計算機的了解是比任何人都清楚的。畢竟,他是一步步看著它誕生的。那未來如何提升它的性能,他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計劃。但,他自己當前要做的就是繼續研究,同時也要知道當前傳統計算機的中等水平跟這第一台間的差距。知道差距,才能知道如何趕超。

為了讓生物計算機能大幅提升,大家都在不斷努力著。楊鐵人也是,他不斷學習,查閱大量資料。最終確實讓他難以承受,因為資料太多了。所以他決定慢慢分批進行學習消化。畢竟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

楊鐵人在學習之餘,也會花時間陪伴家人和孩子。他們是他持續前進的動力源泉。這不,他又在彆墅的前庭與他的孩子們一起玩耍。楊開欣已經7歲,正在上小學,其他孩子則分彆是2個4歲、1個3歲、3個2歲和1個2個月大的,還有兩個未出生的孩子,肖傾城和花青慈,他們懷孕相差3個月。

林紫萱離開已經半個月了,楊鐵人深深地思念著她。隨著農曆新年的臨近,他的思念之情愈發強烈。他渴望能飛到她身邊,即使每天通過視頻聊天來聯係,仍無法滿足他對觸碰和擁抱的渴望。他明白林紫萱也愛著他,卻不確定她何時才能回到他身邊。

林紫萱早已回到家中,她向父母坦言了自己的決定。她要去開雲島與楊鐵人團聚,並在年後與他結婚。她的父母一開始強烈反對,認為楊鐵人年齡比她大很多,而她還未滿21歲,不能嫁給一個老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