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率先走出隊列,恭敬行禮詢問。
作為蒙毅的兄長,他自然關心奏報中所述的內容,尤其牽掛蒙毅的安危問題。
嬴政收斂思緒,將奏報扔給旁邊的太監。
“宣讀給諸位愛卿聽聽。”
“遵旨,陛下。”
太監聽從命令,先快速瀏覽了一遍奏報,立刻為之震撼不已。
怪不得陛下會有如此反應,
原來二公子竟然做出如此驚人的壯舉。
他整理思緒,大聲念誦起奏報內容。
“臣李斯奏報......沙丘郡城外發現魏武卒後裔聚眾滋事,煽動百姓,二公子派遣麾下精銳將其一舉殲滅,成功擒獲賊首典慶,誅殺魏武卒五百餘人......”
聽到此處,群臣皆是驚訝出聲,議論紛紛。
“魏武卒後裔?怎會如此?魏武卒不是在魏國覆滅之際就已經全軍覆沒了麼?”
經曆過那個時代的老臣們,想起當年縱橫疆場,無敵於世的魏武卒,無不麵色大變,難以置信。
他們一身硬功,刀槍難入,往往隻需區區百人隊伍,甚至幾十人,就能衝垮上千敵軍精銳,在戰場上創下無數以少勝多,大敗敵軍的輝煌戰績。
就連大秦早期,也曾慘遭其重創,五千魏武卒破五十萬大軍,丟失五百裡領土。
那一戰,成為了大秦人心中永遠的痛。
此刻再次提及魏武卒之名,不少官員仍舊心有餘悸,難以接受。
“幸好二公子出手及時,將他們儘數剿滅,倘若魏武卒死灰複燃,那可就太可怕了。”
“沒錯,也不知二公子是從何處尋覓到這般高手,竟能將五百多名魏武卒全部消滅,實屬壯舉。”
“果然是二公子,每一次出手都雷霆萬鈞,既破墨家,又擒燕丹,如今又誅殺魏武卒,實在是我大秦之福。”
眾臣紛紛慶幸不已,而趙高內心則是波瀾起伏。
擒獲賊首典慶?
二公子居然把典慶抓了?
身為羅網的實際掌控者,他又怎能不知典慶的
身份?
農家,神農堂的一員猛將,身負披甲門絕技,橫練功夫登峰造極,號稱戰場不損。
多年來一直負責神農堂的防禦事務,從未有過差池。
這樣一位人物,竟然被擊敗並擒獲?
二公子究竟是如何辦到的?
難道是他背後的高手出手了?
想到這裡,趙高愈發急切起來。
想必,驚鯢傳來的消息也即將抵達。
隻待朝會結束,或許就能得知二公子背後究竟隱藏著何等高手與勢力。
“真是?”
“能免除馬蹄硬性磨損之苦,大幅減少戰馬損耗?”
蒙恬、王賁等武將聞此言,不禁驚愕出聲,臉上洋溢著難以抑製的亢奮之情。
對於他們這些以沙場為家的將領而言,擁有一匹日行千裡的良駒,無異於保命符一般的存在。
然而即使有幸覓得這樣的寶馬良駒,戰馬損耗這一問題始終如鯁在喉,無法回避。
一旦戰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