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長,皇上今日在禦書房召見我,說他那日隻是一時酒後戲言,他暫無新納妃嬪的打算。”
此話一出,族議堂內的族人頓時一個個麵麵相覷。
就是因為皇上提出要納他們薛家的嫡女為妃,薛家才不得不做出抉擇,最終決定與蕭家聯姻,可現在蕭恪都上門了,皇上卻突然改口,那他們到底還要不要繼續跟蕭家聯姻呀。
“三弟,你覺得皇上是什麼意思?”薛浦眉頭一皺,目光有些飄忽不定。
薛清在回府的路上也在一直苦苦思索這個問題,心中已經有了一些眉目,如今見薛浦問起,便緩緩說道:“兄長,如果我猜得不錯的話,應該是皇上聽到了什麼風聲,知道我們想與蕭家聯姻,為了阻止我們薛家倒向蕭恒,便放棄了納我們薛家嫡女為妃的打算。”
薛清的分析有理有據,聽得族議堂內的眾人連連點頭,隻是身為家主的薛浦眉頭反而皺得更深了。
因為如果薛清的猜測沒有錯的話,皇上放棄納他們薛家嫡女為妃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不希望他們薛家倒向蕭恒。
可若是如此,他們薛家又該如何向蕭恪和蕭恒交代。
……
之後的幾日,蕭家沒有正式上門派人提親,薛家也沒有過問此事,這門親事就這麼莫名擱置下來。
不過與之相比,洛陽最近的局勢並不平靜,隨著蕭恪不惜重金,越來越多的百姓站出來指證賈信甚至是賈家的惡行,而這一樁樁惡行在有心人的肆意傳播下,很快弄得人儘皆知,民怨沸騰,已經到了不殺賈信不足以平民憤的地步。
洛陽令穆圭在收集到足夠多的證據後,最終開堂判了賈信一個斬監候,秋後處決,可謂是大快人心。
卷宗呈送到刑部,由於蕭恒事先派人打過招呼,刑部的人對此也不敢有什麼異議,不過依照大寧律例,秋後處決的名單還需要奏請皇上定奪。
但皇帝龍璟卻以此案疑點眾多為由,著令大理寺重審,消息傳出,一時京城百姓無不嘩然。
明眼人都能看出,一旦大理寺重審此案,又能拖上一段時間,若是期間遇上什麼大赦,賈信就不用死了。
就在不少人還在疑心聖上處置不公之時,兵部那邊爆出侍郎蕭修在今年的武舉上舞弊的消息。
出乎每個人意料的是,大將軍蕭恒沒有絲毫偏袒自己叔父的意思,要求大理寺、禦史台和刑部徹查此案,最終坐實了蕭修武舉舞弊之事,蕭修也因此被削職為民,永不敘用。
消息傳出,京城百姓無不稱頌大將軍的大公無私,不少人也因此更加質疑皇上的偏袒徇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