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解元歸鄉(2 / 2)

東山月皎皎 柳條舒 4165 字 9個月前

很快便有了回信,那位姑母幼時便待她極好。回信叫她稍等些時日,不日便要親上京替她贖身。

皎皎去信,說隻請姑母名頭便可,長路遙遙,宋府諸人待自己甚好,必會托人護送。

九月,姑母再回信時,宋府正得了好消息。宋子星從書院回祖籍應考鄉試,得中解元。

一時宋府往來賓客如雲。

宋子星回府,給往來諸人見禮,帶了好些南邊兒土儀。①

單有皎皎一份,並非土儀,而是蜀中書坊新印的《衛氏和南帖》。②

“我見皎皎妹妹所做繡畫極好,便送這個給妹妹。女子雖不能考科舉,可亦有書香流芳百代。到妹妹這兒,大約可憑繡藝名聞天下了。”

是時,僅宋老太太,宋子星,皎皎在屋內。他一副公事公辦模樣,又像在讚祖母教出個好學生。

皎皎心裡惶惑,還是應宋老太太眾人指示接了那帖子。

宋老太太不知看出來什麼沒,打趣兒似得笑:“難為你記得,千裡迢迢帶這個過來。皎皎妹妹若真應了你的口彩,叫她擺酒請你吃席。”

眾人笑笑鬨鬨,幾句場麵話,幾句真心寒暄,笑意融融,各懷心思。

似乎好些人來宋府提親,有幾個宋景明極為中意。

某日午後,宋子星忽挨了頓打。

他自小勤勉,一舉一動皆效書裡所說如玉君子。往來賓朋或真心,或恭維,總要讚他或可“雛鳳清於老鳳聲”。

這般挨打,還是頭一回。

一時宋府上下振動,宋老太太把宋景明叫去問了一場,倒又靜下來。

下人裡議論紛紛,探聽來,探聽去,不過那些消息。

隻知道,那日,宋景明不知為何閉了門,隻留二人在屋。再開門時,叫人扶宋子星,自己亦是滿臉淚痕。

事趕事過,鬨了這一場後,宋子星略養了養,便一切如常。

令眾人漸漸止了好奇的,並非探聽不得,被迫放棄,而是愈演愈烈的朝堂黨爭。

京中局勢漸漸不穩,丁首輔與呂次輔屢屢爭執。二人各自為政,延攬賓朋,幾成兩黨之勢。

往日朝堂也有黨爭,各黨自持己見,本是常見之事。京中諸人,莫說京官,便有見識些的大家婢仆亦不以為意。

這回這般轟轟烈烈,人儘皆知,大約極不尋常。宋府幾位主子,眉頭均常皺著,神態較往日肅穆好些。主家如此,婢仆自不敢再探聽私議份外之事。

冬月初時,何姑母從姑蘇來了信。應皎皎請求,寫給宋老太太的口吻,極言思念甥女,欲為之贖身。

皎皎接信在手,看了又看,幾乎落淚。

趕巧,幾日後燕喜班來宋府唱堂會。

“唱完這一場,我們便回姑蘇去了。”

燕班主如是說。

皎皎心裡動了又動,趕著一出《荊釵記·見娘》唱完。眾人候場略歇,當眾給宋老太太磕了個頭,將信函送上後默默無言。

宋老太太驚訝片刻,接信在手,看了兩遍,淡淡道:“你先起來,咱們回去慢慢說。”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