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月皎皎》全本免費閱讀 []
從楊家商鋪出來,二人又去街角吃了江米糕。
回家時正趕上桑葉送到,何姑母早已清掃好蠶房。嬌嬌和采菱便幫著裁剪桑葉。
幼蠶苗吃不了整葉,需拿剪子或刀將葉片切成小條,鋪在木匣底層。這活並不難做,二人一會兒便做完了。
外頭天徹底黑了,鄭姑父才回來。手裡提著個竹編網兜,兜裡有幾條青魚:“外甥女才來,今天打的魚便不拿去賣了,給外甥女嘗嘗鮮。”
何姑母接過網兜:“怎麼才回來?”
“路上遇見老耿,在茶館裡喝了會茶。”
何姑母點點頭,鄭姑父所說的老耿是本鎮衙差。他們一家遷居,辦理戶籍多蒙他相助。
“老耿還和我說了個事呢,張家前兩天又打起來了。”
“啊?咱們住的這麼近竟沒聽見。”
“張秀才那人你是知道的,最愛斯文體統。若不是他娘子鬨著把衙差叫去,誰能知道他家的事兒。”
“翠蘭嬸又打張秀才啦?”采菱插了一句。
何姑母忍不住要笑:“連菱兒都對他家的事兒一清二楚,他家哪還有什麼體麵?”
采菱怕嬌嬌疑惑,同嬌嬌解釋:“翠蘭嬸和張秀才是夫妻,張秀才是咱們鎮上不多的讀書人。
可惜讀了這麼多年,也隻是個秀才。翠蘭嬸大字不識幾個,卻是他遠親,這才嫁給他。”
采菱活潑機敏,又勤快能乾,常往各家各戶串門。何姑母、鄭姑父已習慣女兒人小鬼大,並不阻攔,隻笑著聽她說。
“下回咱們出門,我指給姐姐看。姐姐若往後出門遇著張秀才。必得避著他,不能和他說話。不然翠蘭嬸知道了定要生氣。”
嬌嬌點了點頭。
原來這張秀才最愛德戒之道,隻盼妻子能如古書上所說“古淑女”般“賢良”。常以話規訓妻子,卻藏了私心不肯教她識字。
翠蘭嬸不是任人拿捏,逆來順受的性子。當丈夫是起了旁的心思,要納個妾室。才教自己無才便是德,又讓自己多學著大度賢良。
心中不忿,便常看著張秀才,不許他出門。出門也不許和彆的女子說話。隻教他在家讀書,自己養蠶養活他。
張秀才每每挨不住,出門和旁人說上幾句話。翠蘭嬸知道後,必是一番拷問。非教他把和人交談的細枝末節說清楚了,才許他吃飯。
若是和女子多說了幾句話,無論采菱這般少女,還是楊嬸娘那般婦人,定要爭吵一頓。因此鎮中人人都愛避著她家。
何姑母歎了口氣:“她是個最爭強好勝的,家裡養的蠶蟲都比旁人多上一倍。隻是不知怎麼了,竟多是雙宮繭。
連著換了幾回蠶苗都沒用。累死累活,也沒掙著多少錢。宅子倒是那張秀才祖上留的,如今大家都猜說那宅子風水不好,不合妻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