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思明忽然有些慶幸,慶幸自己的才能輔佐的將是一位明君。
齊煜將兩份任命詔書放到崔思明麵前,一份是翰林院修撰,另一份是吉州通判。
“崔思明,你是金科的狀元,所以朕想破格給你一個權力。現在你的麵前擺著兩條路,一條留京,一條外放,兩條路的前景想必你也都清楚,你自己選一個吧。”
齊煜說得輕鬆,可崔思明知道事情遠沒有表麵上那麼簡單。若隻是單純選擇去處,這兩條路對陛下來說並沒有什麼差彆,他不會猶豫不決以至於要深夜召他前來。所謂的金科狀元,甚是欣賞不過都是借口,陛下真正想試的,是他的決心。
所以這兩條路,他都不能選。
“回陛下,草民一條也不選。”
崔思明說完,齊煜還沒什麼反應,王德福倒是嚇得一激靈。
這新科狀元,看著老老實實的,怎麼陛下誇兩句就飄起來,如此囂張,不想要命了?
正待嗬斥,齊煜饒有興致地“哦”了一聲。
“崔狀元這是何意?是瞧不上朕給的這兩個職務?”
“草民不敢。”崔思明再次跪下,“留京或外放都是為陛下效力,但草民不僅想為陛下效力,還想為陛下分憂。於文書,此次殿試中文采勝於草民者數不勝數,於監察,草民初出茅廬必然不及前輩們行事周到。草民有的,隻是一腔為陛下,為大胤赴死的決心。”
“好!”話都說到這個分上了,齊煜乾脆開門見山,“你有此決心是好事,就是不知你的能力配不配得上此番豪言壯語。”
“陛下請出題。”
崔思明神情肅穆,不卑不亢。
紫宸殿裡,王德福在邊上聽得一愣一愣的,剛才不還在討論選路的事,怎麼又是死又是出題,皇上和崔狀元到底在說什麼?
“遠的不提,就說眼前。先帝推海禁,廢皇商,可如今大胤要與昭南恢複通商,皇商一事就不得不做個決斷。有人提議重啟前朝皇商,省心省力。也有人認為,前朝皇商曆經多年淘洗,實力已大不如前,既為皇商,當選有能力抵禦種種風險者。崔思明,你怎麼看?”
孫元是個兵痞,對皇商這塊大餅並不上心,不過是看大家都在爭才插了一杠子,總的來說不足為懼。麻煩的是端王,河源李氏一族,不僅是世家大儒,還是當地的富商巨賈,論實力,大胤之內沒有哪一支能與之抗衡。可要讓他乖乖地把皇商之利拱手讓人,齊煜自然是一百個不願意。
“草民以為,這些說法和提議都有各自的道理,但皇商皇商,頭頂一個皇字,還是要以皇家為重。”崔思明不疾不徐地道,“其實陛下大可不必憂心,他們要爭,就讓他們去爭,且看各家願意拿出多少誠意。”
齊煜聽了崔思明的話,食指有節奏的輕輕點著案麵。
端王搶這皇商之名,無非是想從中牟利,若得不償失,還有多少人會擠破頭?就算端王真的寧可虧本也要啃下這塊餅,那麼便遂了他的意,總歸損失不在自己。
崔思明的想法,與齊煜不謀而合。
“崔思明,你的答案朕很滿意。”齊煜將一封空白的卷軸展開,揮筆填上新的任命,“從今日起,朕便任命你為通商督使,專司皇商一事。”
已有的要職齊煜塞不進去,乾脆就為他新造一個,先發製人。
“草民領旨!”
崔思明叩謝君恩。
看著跟隨王德福離去的崔思明的背影,齊煜眯了眯眼睛,這朝局,是時候要變一變了。
“咦?剛剛出去的小哥哥是誰?我好像沒見過?”
耳邊響起熟悉的聲音,齊煜才鬆開的眉頭又緊了緊。
“小……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