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芸井然有序地在案幾上鋪開素絹,挑了幾隻粗細不同的筆。
將顏料盒取來打開蓋子,一字排開,又用青瓷筆洗打了兩盆泉水。
迎春仙子端起茶盞
“藥王這些年邀請畫師為百草苑草藥繪製丹青,說是要編撰成圖冊,便於日後人族百姓查看采藥。可惜百花宮卻遲遲未有同樣舉措。”
花仙們略有微詞,覺得在此事上百花宮輸給百草苑一截。
梅仙遠眺清麗春景,娓娓道
“凡人要采藥治病,吃錯了藥關乎性命,故而必須畫像識彆草藥。但能不能識彆花卉並不同樣要緊,故而宮主並未急於製畫冊。”
繪畫用具已擺放好,靈芸上前行禮
“那位仙上先畫?”
迎春仙子見她擺弄得像模像樣,已是興致勃勃,看看身旁的梅仙,客氣道
“梅仙姊姊為上,便先為梅仙姊姊作丹青罷。”
梅仙不以為然,矜持微微一笑
“本仙最是憊懶,哪裡能紋絲不動坐得住那麼些功夫?”
她隨意道“靈芸仙子若是確有興致,先為本仙原身白梅作幅畫便是。”
一看便知,她對靈芸能畫成啥樣無甚期望,也不以為意。
說畢梅仙漫不經心地一揚手,一樹白梅綻放於靈芸麵前。
細瘦的梅梢上,純白的花瓣如同清晨的雪一般在空中彌散開來。
靈芸細細注視一會兒,開始在絹上落筆。
伴讀仙侍為兩位仙子捧來更多茶果。
梅花仙子和迎春仙子品著新製的茶,吃著新焙的鮮花糕點,細細閒聊。
從植物界的大事,天南海北地聊到天宮各府八卦。
初春雖仍有寒意料峭,淺淺一層雲飛霧繞,薄卷枝頭,看得靈芸滿目柔情。
在她前世凡間的古代,以畫梅聞名的第一位高手是北宋的楊無咎。
楊無咎擅長疏枝,所畫梅花枝條以瘦硬為美,以顯其風骨。
還有一位高手是元代的王冕。
王冕放牛出身,長大了很有出息。師從楊無咎一派,但開始將花朵放大,特寫描繪其嬌美清麗之態。
更兼有一首梅花詩,讓他的《墨梅圖》成為千古名作。
靈芸抬眼看看聊八卦也聊得優雅端方的梅仙,決定就用《墨梅圖》的畫法為梅仙繪製原身白梅。
王冕的構圖頗有特色,也很好記,無需使用顏料。
靈芸憑著臨摹過的記憶,很快將枝乾勾勒出來,然後是一朵朵梅花,明媚嬌嫩,如曆曆綻放於細絹之上。
一副完整的畫作需要兼具詩書畫印。
梅花畫完,她琢磨了一會兒該將哪首詩題於畫上。
宋代林逋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雖是梅花詩中排第一的不朽名句,但用於梅仙卻似乎不夠莊重。
王冕《墨梅圖》自帶的題詩正好很適合梅仙的風采和神仙的格局。
梅仙和迎春仙子聊得十分歡暢。
梅仙抬頭見一隻三足烏飛過來,已是正午。
她款款起身整理了衣裳。
見靈芸仍在運筆如飛,體恤道
“靈芸仙子倘若畫不好便算了,我們做花仙的並不修畫技,犯不上如何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