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侯……!”
“出去!”
吳惟英剛要開口,李邦華指著門外,對其大喝一聲。
“本侯乃是武勳,怎麼就不能出現在這裡了?”
吳惟英理直氣壯的對李邦華吼道。
他這話說得倒也不錯,雖然大明的大部分武勳都沒有具體的職缺,但在兵事上卻是有很大的影響力。
理論上,京營的事,還真和他們有些關係。
李邦華站起身,伸出自己的右手。
一直站在其身後的一名錦衣校尉,將手裡包裹著黃綢子的尚方劍,恭敬的放在了李李邦華的手裡。
後者接過尚方寶劍,取下黃綢子,冷聲道“恭順侯,你莫不是想試試本官的尚方劍鋒不鋒利?”
“來!本侯就站在這裡,有本事你就殺了本侯!”
這樣的場合,吳惟英也沒有退路了,隻能硬著頭皮和李邦華硬頂。
李邦華緩緩抽出長劍,語氣淡淡的說道“本官已經在陛下那裡立下了軍令狀,如若不能徹底整肅京營,就用這柄尚方寶劍自戕,以謝陛下。”
“啪!”彡彡訁凊
“放肆!”
英國公張維賢一拍桌案,憤而起身,手指吳惟英厲聲嗬斥道“滾出去!”
“國公!是他……”
“本公說讓你滾出去!”
經過昨晚和兒孫的一場密談,張維賢已經決定徹底的和皇帝站在一起。
他或許沒有他祖宗張玉、張輔那樣的軍事能力,但他知道一個道理。
既然已經做出了選擇,那就要全力以赴,不遺餘力。
張維賢的一說完,不隻是吳惟英,就連李邦化都有些意外的看了他一眼。
其餘的勳貴和將官們,也都臉色各異。
安遠侯柳祚昌忙是起身,拉著吳惟英的胳膊就向外拉扯。
後者也是就坡下驢,推推搡搡的就出了營房。
等其走後,李邦華環視一眼在場的眾人,再次開口道“本官再重申一遍,在營中沒有職事的,還請速速離開。”
張維賢輕咳一聲,又有數名勳貴起身,對張維賢拱手後離開。
大明傳國兩百餘年,勳貴圈子裡地位最高的不是一門兩國公的徐家,也不是朱能的成國公,而是張玉的英國公。
前兩代英國公儘皆戰死,後邊的曆代英國公基本上都深受朱家皇帝寵信,命其掌京營兵事。
所以,張維賢在勳貴圈子裡的地位,還是很高的,至於以後?那就隻有天知道了。
等幾位勳貴離開後,李邦華這才說道“本官稍後就會讓兵部派員,一營一營的清查各營兵丁數量,登記造冊。”
“但凡有冒名頂替者,全部開格!”
“但凡年齡超過二十五歲者,全部開格!”
“但凡考核不過者,全部開格!”
三個開格說完,底下的勳貴和將官皆是臉色陰沉。
不過,李邦華的話還沒有說完。
頓了頓,他又接著說道“各家占役的兵丁,本官限三日內全部歸營,否則全部開格!”
說完後,李邦華又對張維賢問道“國公可還有需要補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