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有什麼為難之處?”
朱由檢端起茶盞,對兩人問道。
“陛下,朝臣們的意思是,百官俸祿上漲三成,但戶部卻是不同意。”
溫體仁說這話的時候,看了眼郭允厚。
後者冷著臉道:“首輔,那可是三成!”
“天下官員何其多也?嘉靖年間的統計,大明單是武官就有八萬餘人,加上兩三萬的文官,整個大明共計十餘萬的官員,這麼多的官吏,都上漲三成,那得是多少銀子?”
“現在大明每年的官俸支應就需要四百萬兩,再上漲三成,那就是一百多萬兩,這銀子從哪裡來?”
對這些數據,郭允厚可是信手拈來。
溫體仁聽他這麼說,臉上也是露出了無奈之色。
朱由檢若有所思的點頭道:“都上漲三成確實不合適。”
郭允厚頓時麵露喜色。
不過,朱由檢下一句話,卻是讓他的臉色頓時僵在了那裡。
“三成太少了,朕看得漲一倍!”
“陛下!”
“陛下三思!”
這下子,不隻是郭允厚,就是溫體仁也被嚇了一跳。
“四品以上官員,官俸上漲五成,四品以下官俸翻倍。”
朱由檢沒有理會兩人驚訝的神色,繼續說道。
“陛下,這一下子多出這麼多銀子,戶部無力支應,還請陛下明察!”
郭允厚當即出言反對道。
“多嗎?朕倒是覺得一點都不多。”
“不隻如此,除了正俸之外,每年朝廷還會額外發放一筆銀子。”
朱由檢這話說完,郭允厚反倒是不急了。
他知道,既然皇帝這麼說,那就一定有理由,戶部是什麼情況,皇帝也很清楚。
放下手裡的茶盞,朱由檢對兩人繼續道:“自嘉靖朝開始施行一條鞭法開始,大明的稅賦中就有一項火耗,對嗎?”
“回陛下,地方官征收火耗也是沒辦法的事,百姓們交上來的銅錢、碎銀,或者是糧食、布匹等,都需要換成銀子,然後鑄成銀錠,這裡麵就會有損耗。”
溫體仁簡單的給朱由檢解釋了一番。
後者緩緩點頭,然後看向郭允厚問道:“郭部堂,你是大明的戶部尚書,朕來問你,地方官們向百姓征收的火耗,可有具體的數額?”
“回陛下,火耗都是按照比例收取,一般都是正稅的兩成或者是三成。”
“那朕再來問你,熔煉銀錠損耗真的有這麼大嗎?”
朱由檢盯著郭允厚,一臉嚴肅的看著對方。
郭允厚聞言,有些遲疑起來。
“怎麼?郭部堂很難回答?”
“回陛下,地方官府的六房吏員,三班衙役,迎來送往等一乾花費,都是從火耗裡麵出的。”
郭允厚終究還是沒有正麵,回答朱由檢的問題。
不過,意思已經表達的很清楚了。
朱由檢笑道:“首輔,郭部堂,兩三成的火耗,應該足夠地方衙門的開支,甚至每年還會有大量的結餘,而結餘的這筆銀子,就進了了地方官的腰包,對嗎?”
見皇帝一下子就戳穿了地方官的這點小把戲,溫體仁和郭允厚兩人皆是有點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