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剛才的話一點都沒有誇張,從後世來的的朱由檢很清楚,對大明來說,宋應星、王徵、畢懋康、孫元化這些人,才是大明的未來。
不一會兒,小木船就重新回到了岸邊。
朱由檢看著那年輕人,笑著問道:“你叫什麼名字?”
年輕人上岸後,趕緊躬身道;“學生方以智,拜見陛下。”
聽到這個名字,朱由檢的眉頭一挑。
原來是他。
曆史上鼎鼎有名的複社四公子之一。
和其他三人不一樣,這個方以智,不隻是在文學和經史子集上很有成就,在醫學和物理上也很有見地。
沒錯,就是物理,方以智後來還寫了一部有關自然科學的雜記,名字就叫物理小識。
隻是,朱由檢不明白的是,他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
“方以智,你現在在大學堂讀書?”
朱由檢有些好奇的問道。
王徵趕緊對其解釋道:“陛下,密之是在崇禎元年,被召進京城,參與編修新的永樂大典,編書結束後,朝廷讓一眾學子去西南,教化當地土人,密之對科學院感興趣,就留了下來。”
朱由檢微微頷首,轉頭對方以智問道:“方以智,朕當初可是說過,如果不去西南,就取消春闈的資格,你留在京裡,是以後不打算科舉了?”
方以智趕緊跪地道:“還請陛下恕罪,學生之前的時候也偶有接觸過質測(自然科學),學生對這些東西很感興趣。”
“在得知大學堂有教授質測的課程後,學生就……就留了下來。”
朱由檢繼續問道:“哪怕是為此放棄科舉,你也願意?”
方以智沒有絲毫的遲疑,當即重重點頭道:“學生願意,大明不缺科舉出身的進士,但卻缺少對天地萬物的了解。”
朱由檢的臉上浮出一絲笑意,親自彎腰,將方以智給扶了起來。
“你說得不錯,大明不缺聖人門徒,大明缺的是對天地萬物的了解。”
“既然你對這些東西感興趣,那就留下吧。”
“學生謝陛下!”
或許因為被皇帝認可的原因,方以智的臉色漲得通紅,聲音也大了許多。
朱由檢沒有再和他說話,而是轉頭對王徵說道:“王卿,蒸汽機的事,非一朝之功,還需慢慢打熬才是,你也莫要著急。”
“臣明白了。”
“好,時辰不早了,朕就不耽誤你們時間了。”
說著,朱由檢就轉身想著大門方向而去。
“臣等恭送陛下。”
眾人齊齊施禮道。
等其離開後,王徵轉身對依舊有些激動的方以智笑道:“密之,這回放心了吧?”
“學生多謝先生。”
方以智躬身拜道。
“好了,明日你就正式加入大學堂吧。”
王徵說完後,也邁步離開了太液池。
另一邊。
皇家科學院的大門口,朱由檢正欲登上馬車,似是想起了什麼?,忽的轉身對宋應星道:“宋卿,如果雄縣不合適的話,你看哪裡適合新城的選址?”
“回陛下,建築學院和營造司的意見是,要麼去往東,去通州,擴建通州城為新城。要麼就是往西,將整個西山都囊括進來,在原有的基礎上擴建。”
宋應星躬身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