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可忍孰不可忍,叔叔能忍嬸嬸也忍不了。
山西和悉數的布政使直接回絕了衛允,半點商量的餘地都不留。
沒辦法衛允隻能寫奏折回京城求助那位讓他在陝西變法改革,施行新政的官家了!
總不能什麼事情都讓衛允自己去做永安帝就在汴京穩坐釣魚台等著收割最後的果實吧?這世上哪有這麼便宜的事情。
用一句糙一點的比喻你永安帝總不能既想讓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吃草吧!
衛允在奏折裡說的可是天花亂墜,把自己怎麼辛辛苦苦的改革屯田,改革軍戶製度,如何親自動手,帶領黑甲軍開墾荒地雲雲。
總之就是把自己的儘心儘力替官家辦差,絞儘腦汁想著改革舊製,施行新政的形象在永安帝的麵前樹立起來,然後訴苦。
永安三年十月下旬,永安帝的密旨到了山西和西蜀布政使的桌上,讓他們二人全力配合衛允這個陝西布政使的新政,屯田養兵。
若是此法在陝西行之有效的話,日後便可推廣至山西和西蜀兩路,乃至大周剩下的十二路。
永安帝都下了旨了,雖然隻是密旨,可山西和西蜀的布政使卻不敢陽奉陰違,隻能是照辦,吩咐地下各州、各府、各縣的一應官員大開綠燈,支持陝西新出的軍戶屯田之法。
各地動員起來的時候已然是十一月了,距離新年隻有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衛允直接下了命令,讓錦衣衛各地的衛所,錦衣衛運轉司,還有和運轉司合作的漕幫等民間組織,全力協助這一批遷移而來的軍戶前往陝西西北。
隻一個月的時間,便遷徙了將近三十多萬的百姓,共計八萬九千六百七十二戶。
各州各縣的衙門開始全力的運轉,衙門之中能拿的出來的人基本上都拿了出來,全都用在了安置這批軍戶之上,可人數實在是太多,衙門的人手嚴重不足,實在是有些捉襟見肘了。
儘管早已有了準備,可各州縣告急的公文還是頻頻送至通政使司,送至衛允的桌前。
好在衛允早在上奏汴京的時候就已經做了準備,社會教的人手和黑甲軍同時介入,幫著各州縣衙門安置這些軍戶。
每一百戶人家為一屯,合計共安置了八千九百七十屯,每屯設屯長一人,配給文書兩人,當然了,如今人手不夠,原本該配兩個的文書隻配了一個,還有很多屯子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