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紹確實是在整兵備戰,連翻的大戰,出來的時候帶了二十五萬的兵馬,折損了五萬多,可現如今袁文紹手底下的兵力反而翻了個倍。
十萬的邊軍,萬加上二十多萬收服的西夏降卒,共計有五十多萬兵馬,在新政的覆蓋下,如今西夏全境的百姓都成了軍戶,這些個來自西夏本土的軍隊,衛允也不怕他們反水,錦衣衛的功勳製度同樣對他們使用,破陣殺敵得到的獎勵可是他們以前在西夏時候的數倍。
而且他們的父母妻兒也完全不用擔心,一旦入了軍戶,那便有朝廷負責了,若是她們不幸戰死沙場,除了一筆豐厚的撫恤之外,他們的父母妻兒也會得到善待,直到他們的兒子長大成人,
政和二年三月初,西北的天氣已經開始回暖,河套平原之上的積雪已經開始融化,可道路卻仍舊濕滑難行!
這一次,衛允親自領兵,以袁文紹為先鋒,梁昊負責協同運轉司負責後勤供給,五十萬大軍直撲一入遼國疆域的銀州一帶。
此事遼國與西夏交界處的精銳部隊都調去了燕雲之地和周軍交戰,西北之地隻留下一些老弱鎮守。
衛允帶著大軍還沒到,袁文紹就帶著先鋒部隊十萬鐵騎對銀州展開了攻擊。
三月下旬,原本上一次三國和談之時,遼人從西夏手中奪得的大半河套平原悉數落入衛允之手。
遼國朝堂自然要震動,發生了那麼大的事情不震動才怪呢!
實際上早在月前西夏皇帝率領國相和群臣向大周乞降的時候遼國就收到了消息,如今遼與周正在開展,對於這個實力之弱了一絲的西夏國自然分外關注。
先前受到西夏戰敗,皇帝和群臣被俘的消息之時,遼帝耶律洪基和如今掌握遼**政大權的耶律乙辛已經有了和周人和談的打算。
不曾想這事兒還沒著落,剛打完西夏的周軍竟然立馬調轉槍頭衝著他們大遼去了。
耶律洪基在承明殿裡頭跳腳大罵西夏皇帝李諒祚廢物,又連著把西夏國相龐藏和一眾文武大臣挨個兒罵了個遍。
可告急的軍報卻沒有斷過,一封接著一封,五十多萬大軍拿下了河套平原之後沒有半點停歇的意思,而是繼續揮軍北上,一路攻城拔寨,已然連下十餘州縣,大有直撲上京之勢。
耶律乙辛調過去的十幾萬兵馬敗的敗,逃的逃,這一夥自西夏之地向東挺進的周軍如今已然打到了燕雲之地,與從太原府和河間府出兵北上的周軍會師,自此,周軍的總兵力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百萬之數。
遼軍統帥見情況不對,已然第一時間放棄了和周軍作戰的打算,直接撤軍退到了長城以北。
可周人卻沒有就這麼結束這場戰鬥,而是繼續會師東進,沿著長城一線一路向東,沿途的州縣官員不是北撤就是選擇了投降!可遼軍對此卻沒有任何辦法。
至此,除了燕雲之地悉數落入大周手中之外,長城以南也悉數歸於大周之手,還有衛允長城之外的河套平原,以及西夏全境。
——————
異常持續了將近一年的大戰終於在政和二年的六月上旬落下帷幕。
雙方好似約定好了一般,以長城為界,開始停止征伐,周軍不再白上,而遼國大軍也不再南下。
和談正式開始。
不是衛允不想繼續向北,若是能夠一路攻城拔寨,打到上京城,掃蕩犁庭,把耶律洪基和耶律乙辛都給抓住了的話,衛允當然不會就此打住。
可關鍵在於這場大戰已經打了一年多的時間,如今衛允手底下的軍隊又是東拚西湊起來的,原本將近三十五萬的黑甲軍如今也隻剩下二十六萬左右,二十多萬剛剛投降的西夏大軍隻剩下二十萬,十萬邊軍還剩下七八萬左右,至於張千重和張千均麾下的邊軍和後續支援的府軍就更彆說了,損失更加慘重。
百萬雄師隻剩下六十多萬,一戰直接損失了三十多萬,可見這一戰的艱辛。
遼國那邊同樣也不好受,隸屬於南院的數十萬大軍被徹底打殘,沒能剩下多少,西院的精銳也損失了大半,不過遼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而且境內遊牧民族眾多,以部落的形勢分散於遼國各處,這些遊牧民族的部落裡頭,族人們下馬為民,上馬則立馬就是可戰之兵,若是想要一掃平遼國,以大周現如今東拚西湊起來的軍隊,良莠不齊的兵員,還遠遠不夠。
而且如今西夏事情那邊可還沒有徹底結束,那些流亡在外的西夏皇族和貴族們可都還沒有落網,新政在西夏施行不過大半年的時間,成效雖有,可還沒有形成燎原之勢,若是和遼國打著打著後院突然起火,那才是大大的不妙。
這和衛允速來謀定而後動的行事準則可半點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