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53章 一甲探花,南下歸家(2 / 2)

從大周開始 混亂不堪 6630 字 11個月前

看來做皇帝是真的累,曆史上能夠長壽的皇帝那是少之又少。

衛允等三人恭恭敬敬的朝著元祐帝行了參拜大禮,便被招呼著起身,元祐帝先是對三人的才學一陣誇讚,表達了對三人的認可,然後又十分和善的囑咐了幾句:爾等日後為官,要謙厚和善,謹言慎行,為國效力雲雲。

緊接著便是一個老太監捧著明黃色聖旨,賜三人進士及第,給三人分派官職。

狀元王離,授從六品翰林院編撰,。

榜眼劉明和探花衛允,則授予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

緊接著便是跨馬遊街,一家三人騎在高頭大馬之上,二甲進士步行在後,鑼鼓喧天,紅綢漫天飛舞,街道兩旁的酒樓雅間之中,無數世家小姐,大家閨秀,紛紛前來一堵新科進士們的風采。

還有許多膽大的小娘子,衝著衛允三人丟帕子荷包的呢!

再之後,便是瓊林宴了,瓊林宴的地點就在汴京城西的皇家彆苑——瓊林苑中,瓊林宴也因此得名。

其實就是宴請這些新及第的進士,一自然是為了慶賀,而則是為了讓衛允這些新科進士們認認人,或者互彼此之間相互認識一下,混個臉熟什麼的。

若是有性情相近,三觀比較相符,談得來的,說不得瓊林宴之後,便會成為極好的朋友,日後入了官場,說不得還能相互扶持,在官場之上攜手共進呢!

宴會之上,衛允倒是頗受歡迎,不少人過來找他搭話,其中不乏是因他小小年紀便高中探花,眾人想要拉攏的緣故。

但最受歡迎的,卻並不是衛允,而是大周朝自開國以來,第一位三元及第的大才子,隴右王離,畢竟他也算是開了先河了,如此殊榮,自然備受吹捧。

倒是劉明,雖是榜眼,但卻不如衛允年輕,也不如王離傳奇,雖然才學同樣相去不遠,但,卻有幾分受冷落的意思。

好在這家夥的心性不錯,表現的也不算太差。

一甲和二甲之間的差距,從授官這一項便能看出,一甲無須考核,直接便能入翰林院。

翰林院清貴,且時常會被官家召見,若是入了翰林院,隻要不犯什麼錯,招惹到什麼人的話,安安穩穩的過度下去,日後的成就至少也是三品。

而二甲的進士,若想入翰林院,還得經過一番考核,擇其優者為庶吉士,入翰林院任職,其餘人等,則發往各部任主事或是派往各地為官。

瓊林宴後,元祐帝大手一揮,批給了所有新科進士三月的假期。

衛允自然是欣然接受,然後打心底裡感激元祐帝這個開明的最高領導,三個月假期,足夠他做很多事情了。

中了探花郎,衛允自然要先去秦府一趟,若是沒有秦侍郎這位師伯年前那一個多月的突擊教導,隻怕衛允還沒這麼幸運能夠取得一甲探花的功名。

秦老太傅育有三子一女,長子秦玢,字伯毅,現任正三品的禮部侍郎;次子秦瑋,字仲遠,現任正四品的襄陽知府;三子秦琅,字玉章,無官無職,孑然一身,在揚州府江都城旁的青檀書院,任一教書匠。

秦侍郎在書房接待了衛允,兩人說了許久的話,衛允的這位師伯對衛允也是越發的滿意,兩人相談甚歡,秦侍郎還給衛允講解了許多如今官場上麵的事情,以及他們秦家所處的地位以及陣營。

當今聖上無子,宗室之中,唯有現居於汴京城的兗王與邕王兩位王爺的呼聲最高。

其中,邕王比兗王年長半歲,但就這小小的半歲,邕王首先便占了個長字,其次,邕王的子嗣眾多,日後自然不乏繼承大統之人,自然被更加看好。

但兗王同樣不差,雖然他的子嗣不如邕王那般多,隻有一個獨子,但兗王自身便十分精明強乾,兗王世子亦有乃父之風,在宗室和朝堂之上,素有賢名,若是兗王能夠即位的話,日後自然也就少了奪嫡之爭,朝堂自然也不用再經曆風波。

但有好處的同時,也往往預示著危險的存在,兗王隻有一個獨子,若是兗王世子出了什麼事情,那豈不是又要再從宗室之中挑選繼任者!

如今朝中雖有不少人倒向了兗王和邕王,但秦家,卻一直都置身事外,不曾參與其中,昔日秦老太傅辭官歸鄉之時,便留下的話,秦家永遠不參與奪嫡之爭,秦家之人,入朝為官者,皆隻能做純臣。

況且今上素來仁善,雖沒有開疆拓土的雄才偉略,但卻是個合格的守成之君,在他的治理下,大周王朝這三十多年來國力蒸蒸日上,且邊境安穩,朝野上下一心,軍民同力,百姓們也享受了三十多年的太平盛世,不論是在朝還是在野,今上的名聲皆是一時無兩。

隻是這位仁慈的君主對於立儲一事,卻始終猶豫不決,遲遲不能下定論,左右兩位大相公,蔡琪和韓章明裡暗裡不知向元祐帝提了多少次,可每一次都被元祐帝給遮擋過去,這也成了如今大周王朝,最大的一個問題。

儲君之位高懸,遲遲不定,朝野上下的人心便不能安定。

而且近些年來,元祐帝的身體也日漸衰弱,若是那天發生了什麼狀況,山陵崩塌,那大周朝必將迎來因奪嫡而起的一場大亂。

衛允倒是無所謂,不論是兗王還是邕王,這兩個不論誰當了皇帝其實和他的關係都不大。

如今還隻是元祐三十四年,距離盛紘進京至少還有一年,而距離那一場牽動整個大周的叛亂至少還有七八年的時間呢!

到時候衛允大不了在動亂之前,謀個外放,到時候山高皇帝遠的,誰能管得到他。

他做官的初衷又不是為了權力,隻不過是為了給大衛氏和小明蘭一個足夠強大的靠山罷了,哦,對了,如今還有大衛氏肚子裡頭那個小生命。

三月十八,衛允告彆了柳存,將立春和立夏兩個丫鬟留在汴京打理產業,就隻帶上了小白楊和一遝銀票,踏上了從汴京南下的商船。

因是順流而下,速度遠勝逆流而行,是故所花的時間不過半月,比起當初北上汴京之時,快了足足四分之一的時間,便到了揚州府城江都。:,,,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