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堂議(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6102 字 2024-04-23

一直觀看著這場好戲,劉承祐古井無波的眼神中,也不禁浮現出一絲玩味與哂意。劉知遠帳下,本不是鐵板一塊,互相攻訐拆台的事,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也就是在劉知遠的壓製下,還能堪就保持著將吏和諧,同舟共濟。

劉知遠的心思,顯然不在屬下的那點爭端上,擺了擺手,略作沉吟,方看向王章:“河東錢穀之事,皆委於君,庶務度支,軍資靡費,向使孤安。唔......倘若用兵,倉廩可足?”

麵對劉知遠垂詢,王章不假思索,直身持禮,鄭重答道:“數年之經營,雖少有結餘,但河東帑廩猶虛。然,今天下洶洶,大王若欲揮兵南向,下官縱嘔心瀝血,也定為大王籌得五萬馬步軍,半歲之用!”

對王章的保證,劉知遠顯然是很滿意的,隻見那稍顯嚴刻的眉梢都不禁揚了揚。

抬眼緩慢地掃視了堂間眾僚屬一圈,見再無人發表意見之後,劉知遠方慨然一歎,表態道:“戎狄肆掠,神州浮沉,孤領河東,隻求衛護治下百姓免於戰禍,安享太平,已然足矣,豈再有分外之冀求。起兵之事,勿複多言!”

“都散了吧!”又頓了頓,劉知遠起身,神色凝沉,揚長而去。

劉知遠離去,在場諸文武互視了幾眼,多少有些無奈。劉承祐悄然注意著大哥劉承訓的反應,隻見俊朗的麵上滿是沉思,顯得“心事忡忡”的。

從堂議開始到結束,劉承祐都未表一言,隻是默默地旁聽著。諸人散去,劉承祐也跟著起身,邁著淡定地步伐,追上了另外一名同樣未置一言的人。

“郭將軍!”

耳邊響起那略顯乾冷的呼喚聲,郭威住腳,轉過身,有些訝異地看著劉承祐,恭敬地抱拳:“仆射喚末將何事?”

劉承祐雙手緊袖,背在身後,就近打量著郭威。舉止肅慎有禮,神色謹然,劉承祐心頭暗歎,此時的郭威,是個有文化的武夫,有涵養,無半點驕矜之意,當真難使常人心生惡感。

“方才堂間,諸公皆踴躍進言,獨有將軍神色泰然,不置一詞,卻是何故?”劉承祐目光平靜地注視著郭威,發問。語氣平淡,甚至顯得有些乏味。

郭威也打量著劉承祐,北平王二子的“不凡”,他當然也是知道的,但聞其問,不禁納罕。在這少年的逼視下,心頭陡然生出了些彆扭感,嘴上卻沉穩答道:“末將人微言輕,見識淺薄,不便妄議。”

看郭威這謙虛的樣子,劉承祐臉色沒有任何變化,隻是聲音稍微拔高了些:“將軍何必妄自菲薄。我常聽大人說,將軍機智聰敏,每每言之有物,深切綮肯。如今時局動蕩,河東去從無依,還請將軍不吝賜教。”

聽其言,看著劉承祐那麻木的表情,郭威眼瞼微微垂下,思吟幾許,方才娓娓而談:“河東的將來,我等贅言再多,也儘在北平王一念之間。以大王的英明睿智,剛毅堅決,心中恐怕已有計議。末將等,隻需靜候時機,待大王馬首所向,提劍而往即可......”

郭威說完,便觀察著劉承祐的反應,還是那副讓人心生不適的自閉樣。腦筋急轉,劉承祐語氣強勢地追問:“時機何來?”

“也許,等王秀峰與白公回晉陽,情勢也就明朗了。”想了想,郭威說道。

“受教了!”平靜地回了句,不再多言,若含深意的目光自郭威身上挪開,劉承祐拱了拱手,慢悠悠地朝王府內院而去。

望著劉承祐的背影,郭威沉穩的心境內不禁泛起了些許波瀾,眉頭微鎖,方才劉承祐的目光,竟讓他感到些許心悸。北平王二子,似乎對自己很是關注,這是何故?心頭忍不住泛起些狐疑。

深吸了一口氣,輕晃了下腦袋,郭威低調地朝王府外走去,嘴裡嘀咕著:“這北平王府二郎,城府卻是越來越深了......”

劉承祐尋郭威,自然隻作試探。事實證明,在審時度勢方麵,此人還是有些功力的,他對此時的局勢看得很準。劉承祐心裡也同意他的看法,河東這邊的動向,還真得等那二人北歸,劉知遠才下得了決心。

郭威所言王秀峰、白公者,指的是王峻與白文珂。王峻相州人,字秀峰,年輕時輾轉多地,數度易主,直到投靠劉知遠,方才安定下來。軍職牙將,職級地位雖然不高,但其人頗有些乾才,辦事得力,極得劉知遠賞識。

此前,受劉知遠命出使汴梁,奉表於契丹,獻賀禮,表忠誠,順便向耶律德光解釋未敢離鎮親自上京謁拜覲見的原因,試探一下其態度。當然,更重要的是“間諜”任務。耶律德光入主汴梁,中原河南士民深受其荼毒,此類的消息紛至遝來,但究竟如何,還需專人實地“考察”一番。

至於白文珂,就是晉陽本地人,年逾古稀,官居北京副留守,同樣奉命使汴,與王峻的任務差不離。

晉陽與汴京距離實則上並不算遠,忽視掉山嶺川流,直線距離也就七八百裡。白文珂後出,不必說,王峻使汴已有近半月,遷延這許久,料想也該來歸晉陽了。

腦中思緒不止,念頭不斷,走動間,劉承祐的臉色更顯漠然了。及至母親李氏庭前,方伸手揉了揉臉,儘量使麵部肌肉柔和些,入內請安......,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