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威說完,劉承祐反應很平淡,對其建議,不置可否,想了想,問郭榮:“你是什麼想法?”
郭榮滿臉嚴肅,微垂著頭,又琢磨了一會兒,方才道:“張將軍的想法,太過保守了!羊頭山距高平不過四十裡,若遼軍當真已拔營北上,等殿下派軍南去攔截,恐怕對方早已入潞州境內!”
先簡單地反駁了一下張彥威,郭榮繼續道:“若韓通探查無誤,遼軍兵力並不多,我軍得潞州軍相助之後,對方甚至還處兵力弱勢,再加其以步軍為主,沒有胡騎的威脅......”
郭榮說話間,一抹自信的色彩在其臉上綻放開來,劉承祐一直觀察著,注意到其“放光”的眼神,心有所感,覺得自己猜到其想法了。
果然,郭榮拳頭用力一握,振奮地說道:“殿下莫若集全軍南下,與敵接戰。我軍連夜南下,占據上黨甚速,昨晨起又一直嚴密封鎖消息,遼軍對潞州的情況恐怕還不清楚。若此時南下與戰,定有出其不意之效。”
“正麵接敵,正麵破之,必大振我河東軍威,也可對中原、河北反擊契丹暴政的軍民起激勵效果!”
相比與張彥威的保守,郭榮的建議可當真要激進得多,甚至可以用冒險來形容。若說耿崇美軍還不清楚潞州的情況,主動出擊,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但同樣的,劉承祐此時也不清楚對方的具體情況。敵軍軍情,不是憑著韓通一雙肉眼,就能了解清楚的。戰爭,畢竟不是兒戲,關乎存亡之道,由不得劉承祐不謹慎。
眼下,劉承祐已控製上黨,得到潞州軍民的支持,還背靠河東,可謂占據主動優勢。隻要穩守上黨,縱使耿崇美軍力倍之,他有信心拒之。
但是,主動南下與戰,這其間的風險可就大了。兵力沒有絕對優勢,燕兵的戰鬥力也不清楚,選擇與其正麵對戰,若是出現什麼意外,沒能戰而勝之,甚至打敗了,那他全潞州而奪的大好局麵可就一去不返了,甚至影響到劉知遠他日進軍中原,奪取江山的大計......
當然,要是一戰而勝,如郭榮所言,收獲必然是巨大的。不說其他,就於他劉承祐而言,初領軍上陣,便取勝果,必然名聲大振。
問題是,這是他頭一次領軍,論打仗,他真的不會啊!
郭榮一個建議,使得劉承祐猶豫了,緊蹙的眉頭,詮釋著他糾結的心理。
見劉承祐遲疑,大概是被郭榮這個後輩拂了麵子,張彥威忍不住念叨了:“殿下,若聽郭榮之言,是否太冒險了?”
連張彥威,都看出了其中的風險。
張彥威的話,似乎又加重了劉承祐的猶豫,抽了口氣,問侍衛在旁邊的向訓:“星民你腹有韜略,意下如何?”
對此,向訓也表現得很甚至,好生思量了一會兒,方說:“以眼下的情況,隻要殿下率軍守備上黨、壺關,潞州局勢便儘在掌握,南進潞州的戰略也就達到了,這不失為一個穩妥的選擇!”
聽向訓的意思,貌似也讚同穩,劉承祐正欲開口接話,便聽到了一個“但是”。隻見向訓輕聲道:“打仗本就是冒險的事,若連耿崇美數千兵都忌憚,那如何麵對契丹數十萬兵馬......”
聞言,劉承祐陷入了沉思。見他這副猶豫的模樣,坐在旁邊的郭榮眼中不由露出一抹失望。
劉承祐,確實是猶豫了。明明有更穩妥的選擇,為何一定要冒險?
但是這個時候,腦中恍過“高平”這地方,猛地抬眼看向已經麵無表情的郭榮,嘴中念叨了一句:“高平!”,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