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深思熟慮(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3920 字 2024-05-16

果然,文人看問題點總歸是有所不同的,陶穀就差直言提醒劉承祐,趙延壽有稱霸之心,不可放過。

但劉承祐的政治嗅覺似乎並不敏銳,好像沒有聽明白陶穀之意一般,擺了擺手,淡定地說道:“此時於我朝而言,幽燕之地,在契丹人手中與在趙延壽手中,並沒有太大的區彆。”

一副自信的淡定模樣,又補充一句:“縱使趙延壽有不臣之心,那又如何?”

“倘若趙延壽真能奪下幽州,確是不失為一招妙棋。”這個時候,郭榮終於開口了。

話不多說,態度雖有所偏向,不過好像有半句話沒說完的樣子。顯然,哪怕是郭榮,對劉承祐的決定,心裡都有些保留。

然而,還是那句話,事情的發展,很可能並不會按照他的想法進行,太不可控,劉承祐顯得有些想當然了。

不過,有些事情,哪怕明知道風險大,也有去做的必要。按照劉承祐的想法,最壞的結果,不過是趙延壽北去,直接再向契丹臣服,然後再度成為契丹南侵的急先鋒。

然而,不說這種可能性有多少。即便如此,經過欒城一戰的重創,契丹要經過多長時間,才能恢複國力,再度有餘力南下。且,他們首先得解決內部矛盾。

經過馮道、魏仁浦等人的不斷深入分析了解,耶律阮與遼國皇太後述律平之間,大概率會有一次爭鬥。

看得到風險,當然也得看到風險背後的巨大收益。若趙延壽當真能拿下幽州,便可使其成為劉家江山的北部屏障,緩解北部的防禦壓力。

屆時,將之定位成“北漢”,成為兩國之間的緩衝地帶,一旦中原穩定,恢複實力,屆時從趙氏手中奪回幽燕,絕對比直接從契丹人手中直接奪回來要容易一些。

再不濟,趙延壽失敗了,也能給契丹人造成麻煩,削弱幽燕穩定性,破壞其發展,使其短時間內不能繼續為契丹的壯大提供養分。

考慮得再多,劉承祐心中卻不由感歎,還是眼下軍力不足,國力不繼,形勢不利於外戰。否則,趁著欒城一戰的影響,此時是中原重新奪回幽燕,重建北部邊防的最好時機,而不用劉承祐在此,費儘心機得搞這些事。

大概也都看出了劉承祐的決心,沒人繼續勸阻了,因為如其所言,不管事情成不成,對新朝的影響並不大,隻當作嘗試一波。

不過,張彥威最後提出了一個異議:“殿下縱趙延壽北去亦無不可,隻是為何要將燕兵給他,這點末將不能讚同,隻恐養虎為患啊!”

“倘若隻趙延壽一人,能在幽州鬨出多大動靜?”劉承祐反問了句。

對燕兵的事,劉承祐也是有過考量的。還是那句話,這股部隊,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吞並的,彼輩早自成一係,且根基家小都在燕地。強留之於國內,除非徹底打散,否則遲早必生禍亂。

與其如此,莫若放其回幽州,跟著趙延壽掀起一場驚濤駭浪。這些人,可都是契丹人兵敗的罪魁禍首,手上基本都染著胡人的血,短時間內,還是可以期待一下他們回到幽州後發展的。

想得多,然而,到最後,重點還在趙延壽身上。

要是趙延壽不乾,那劉承祐一時間還真找不出可以替代的人,屆時,劉承祐就是自己做多了表情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