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移鎮之議(1 / 2)

漢世祖 羋黍離 3308 字 2024-05-16

劉承祐問話音方落,宰臣李濤立刻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以如此刑重,有傷天和,有悖君德,恐有失於人望。極刑加於白衣尚顯凶暴,而況於公卿大臣,請陛下從輕發落。”

看著李濤,劉承祐眼神中閃過一抹凝思,未及說話,楊邠已疾聲斥言:“國家初立,正當以嚴刑峻法,震懾不法,以安天下!蘇逢吉身為朝廷大臣,高居廟堂,不思奉公守法,以為人表率也就罷了,反而違法亂紀,濫施惡舉,苛虐生民。此等惡臣,不厲行處置,以護國法,以正威信,朝廷何以孚人望?”

楊邠此言落,劉承祐清楚地看到,在場的宰臣們臉色或多或少都有些變化。楊邠,這是定要置蘇逢吉於死地的樣子。

場麵靜了一會兒,劉承祐卻是更顯安然了,眼神遊移了一下。

“陛下,蘇逢吉自然是罪大惡極,當依國法處置。然其畢竟是國家元從重臣,侍候先帝多年,大漢所立,亦有功勳。姑念其前功,陛下或可稍赦刑罰,留其一條性命,未免其罪,又彰陛下仁德......”這一回站出來的,是蘇禹珪。

先是李濤,再是蘇禹珪,此時都為蘇逢吉的處置求情,要知道,平日間,二臣與蘇逢吉的關係可是不佳,尤其蘇禹珪,在劉知遠進中原的初期,共秉國政之時,與之多有齟齬。

目光掃過其他人,問其看法。

“臣附議。”結果,一片附議之聲。

“爾等這是欲罔顧罪人,徇私亂法!”此時的楊邠,就似一名獨臣,當廷發怒。

蘇禹珪露出了他老好人一般的笑容,恭聲應道:“楊相公,既治其罪,可正國法,隻是用刑輕重的問題罷了,何談徇私。臣等所議,隻是欲彰陛下仁慈寬宥之心罷了.....”

“你這是巧言詭辯!”楊邠冷冷地盯著他。

“好了!列位相公勿需爭執了!”劉承祐終於發話了,裝模作樣地思吟了一會兒,淡漠地吩咐道:“姑念其前功,朕酌情削刑減罰,罷蘇逢吉一切職銜,貶為庶人,流放涇原養馬,其所斂錢糧財貨,儘數收繳國庫,其子嗣,皆罷官並處流放,三代之內,永不敘用!”

劉承祐此言落,殿中的宰臣不由心生寒意,這般處置,可比直接殺了蘇逢吉,更狠了。尤其是最後一點,幾乎是斷了蘇家後代上進之路。

“陛下英明!”率先發聲支持的是楊邠。

緊跟著,其他人也沒有再贅言,畢竟劉承祐已從其請了。事實上,劉承祐基本已經看出了這些人何以在最後的處置上,如此積極為蘇逢吉求情說話了。同為宰臣,蘇逢吉事發,若有其極刑在前,對於他們而言,可是開了個不好的頭。

要知道,在場的諸公,屁股底下又豈是乾淨的。尤其是蘇禹珪,雖然早已收斂“從良”,但蘇逢吉所犯之事,他可也占了好幾條。要是什麼時候天子秋後算賬,那可就不妙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