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第士子,還有多少人還在京?”想了想,劉承祐突然問道。
劉承祐的問話,讓人有些摸不準頭腦,還是陶穀主動應道:“不知陛下有何吩咐?”
瞧了滿臉恭敬的陶穀一眼,這廝當真夠機敏,劉承祐說道:“去發則通報,凡在京落第士子,可於開封府登記造冊,吏部酌情遣任為縣、鎮屬吏!”
“朝廷正是乏才之時,但凡有一技之長,皆可用之。”
陶穀很快便反應過來,滿臉的歎服:“陛下仁德,落第之人,雖無功名,但在縣、鎮衙署當個文吏,還是綽綽有餘的。”
劉承祐擺了擺手,心裡也很清楚,隻怕願意到縣鎮之屬為刀筆吏的士人,隻怕也是少數。他們大抵,寧願回鄉繼續苦讀。
趙上交在旁聞之,也很快提出這個問題。
劉承祐想了想,直接補充道:“登記報名之士人,來年可繼續參考貢舉,著吏部差人,同樣半載一考,優先升拔!”
劉承祐想要的,並不僅是一幫讀書人,若隻會寫辭作賦,於國家朝廷,則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用處。倘不習庶務,至少在當朝,是不會有太高的發展空間的。
當然,哪怕對於那些士子而言,若有基層刀筆經驗,在今後參試考取功名上,也是大有好處的。今後在貢舉考核上,除了傳統的帖經、辭賦,隻會更加貼近實務、策論,更重細節。
若是有機靈點的人,明白這點,那麼來年貢舉,及第的幾率會高很多。
“此次製舉,趙、陶二卿,提領諸務,操勞繁瑣,為國舉材,差事甚得朕心!當論功行賞!”抬起頭,環視一圈,劉承祐語調輕鬆,說道。
“臣等不敢居功!”聞言,兩個人都是精神一振,陶穀更是滿懷期待地望著劉承祐。
稍微考慮了下,劉承祐吩咐著:“傳製,擢趙上交為禮部尚書,判昭文館事,賞絹十匹,錢十萬;以陶穀為中書舍人,知製誥,同賞!”
“謝陛下!”齊齊謝恩。
物質上的賞賜,實在有些摳門,但沒辦法,國庫不豐,王章都是恨不得一子掰開當兩子使,劉承祐又豈能大手大腳地花錢,隻得在官位與權位上大方點了。
原本,劉承祐是打算讓趙上交直接將禮部事接過來,使名符其實的,但是考慮到蘇禹珪還兼禮部的差事,近來又低調,沒犯什麼過錯,不好無故奪其權。
至於陶穀,以其接替範質的職位,對於範質,劉承祐另有考慮與任用。,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