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劉承祐心裡,並沒有獲得“寶書”的驚喜,他問法與陳摶,更多的是抱著一種好奇與嘗試的心理。就如老道所言,他所行之法,並不適合他的“帝王之道”。
養生之法,既樸素又複雜,然而很多事情,都是知易行難。劉承祐這個世俗皇帝,處亂世國困之際,若想要仿陳摶之道,基本上癡心妄想。這一點,劉承祐自個兒心裡,實則也清楚。
“對了,嘗聞道長有點石成金之術。”收起書冊,劉承祐又直勾勾地盯著陳摶。
老道嘴角又抽了一下,拱手慨然道:“陛下乃四海之主,當以致治為念,奈何留念黃白之事?以陛下之英明,豈以之當真?”
“黃白之物,也事關國計民生,朕近來深為之惱。”劉承祐頓時一擺手:“頑石之質,自難成真金。然石若含金銀銅鐵之精華,道長手中難道沒有點化之術?”
這下,陳摶明白天子的意思了,說道:“陛下若欲煉化之法,貧道實不長於此道。”
見其狀不似作偽,劉承祐也不深究,左右他也隻是隨口一問。反而從其應答,劉承祐感覺,這老道不是個“神棍”,一切都顯得很坦誠,不愧是“得道仙師”。
“朕召道長進宮,是為闡道講法。朕對道長所修,亦頗為敬慕,但側耳傾聽!”東拉西扯過後,劉承祐終於提到正題,朝陳摶做出個請的手勢。
老道麵態如常,說道:“貧道喜讀《易》,經年以來,倒偶有所得。”
“且試講之。”劉承祐做出一副專注的表情。
在天子“鼓勵”的目光下,陳摶悠悠道來:“易者大易也,大易未見氣也。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故日易......”
事實證明,對於那些高深的道學思想,劉承祐並沒有理解的天分,或者說耐性不足。認真地聽了片刻的功夫,注意力便不集中了,開始考慮起禁軍、錢賦、藩鎮、邊防這類他更感興趣的事務。隻是為免失禮,劉承祐麵上,仍舊繃著。
陳摶老道對劉承祐的變化,自然覺察到了,卡在約兩刻鐘的時間,主動停下,起身恭謹道:“陛下國事繁忙,貧道不當多擾,這便告退了!”
聞聲,劉承祐立刻回過了神,閃過那麼一絲尷尬,不過影響不大,睜著眼說瞎話:“聽道長講法,如沐春風,如浴甘霖,朕深感天地之廣遠,大道之無窮......”
“與道長相談,朕所獲匪淺,欲留之於朝,時時答疑解惑。”劉承祐說道:“這樣,朕以道長為翰林院學士,備聽待詔......”
麵對劉承祐的封賞,老道慢悠悠地搖了幾下頭,以一種真誠的語氣說:“陛下,貧道山野之人,於時無用,非入世之材,不敢在朝,還請陛下收回成命。”
眉頭稍微褶皺了下,不過但感老道平穩語氣中的堅決,劉承祐也不“為難”他:“如此,那可真是可惜了。唔......道長隱居華山,朕將少華山賜與你,以作洞府,另賜號希夷!”
陳摶難免愕然,但是很快恢複平和,一副不以物喜的樣子。不過麵對劉承祐的恩賞,倒未拒絕,悠然一禮:“謝陛下。”
雖為以金銀寶器之類的物質去腐化老道,但隻一名一山,便足表天子的看重與恩遇。當然,對於劉承祐的某些心思,陳摶大概也猜得到,畢竟,滅佛抑佛的征兆,已經十分明顯了,地方的將吏,對於各自治下佛寺廟庵的調查監視,已經不加收斂了,其中,尤以洛陽史弘肇為甚。
見老道不再拒絕,劉承祐再度滿意地點了下頭,說道:“太後聞道長此來,也是十分欣喜,意欲接見,可往仁明殿一敘。”
給陳摶布置了一個任務,老道也未拒絕。,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