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廷的稅收,本就沉重,劉承祐繼位之初取消了不少苛捐雜稅,但對於王章牽頭製定的一係列吸民血汗的政策,可一直沒有改弦更張的意思。
負擔已然夠重,若是再行加稅增賦之政,劉承祐可以想見,必起民亂。而若加上各地素質堪憂的官員將吏,他們這些執行者,能導致什麼樣的惡果,劉承祐也不敢保證。
故,縱使財政再艱難,朝廷也不當繼續壓榨農民。甚至於,劉承祐想到的,是適當地削減農民的負擔,而這隻會加劇朝廷的財政壓力。
集思廣益,總有所得。度支判官薛居正等人,倒是提出了一些讓劉承祐滿意的辦法。核心隻有一條,繼續在朝廷已有的稅入之上,挖掘潛力。
比如官營的鹽鐵,酒曲,這兩項本是朝廷財政收入的大項,他們建議,重立條製,深入規範,同時嚴厲打擊非法。
在鹽鐵、酒曲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官營範圍,將茶、糖等項,儘數納入朝廷“統籌”管理經營。壟斷的,總是賺錢的。劉承祐心中僅有的遲疑,隻是朝廷有沒有這個執行力......
有人提議,繼續幣製的改革,新舊錢的淘換,中間可操作的空間太大。
也有臣子將目光放到了商稅上,然而大漢的商業,並不算發達。劉承祐的想法是,養肥了再殺,非但沒有同意加征商稅,反而定下,貫徹落實此前減免規範關稅的政策。在之前,各地把朝廷政策當放屁的將吏太多了,也該著手整飭。
為國家財稅,群臣爭相諫言獻策,而身為三司的王章,卻出奇地,未發一言,未進一策。
還是在崇政殿,劉承祐喝了口熱茶,舒緩長時間議政的疲乏。將王章喚至禦前,就朝上事問他:“國家貧瘠,財稅拮據,朕向為錢糧一道,焦頭爛額。崇元殿上,臣僚競相發言,以抒策略,王卿何故緘默不言。”
“臣素愚鈍,不知通變,實無良策。且而今朝堂,人才濟濟,何需臣這冬烘老朽妄言!”王章的回答,讓劉承祐稍顯意外,總覺其,話裡有話。
盯著冷硬著一張臉的王章,劉承祐心生不愉,被冒犯了的感覺,有些強烈。
“王卿何故菲薄,立國以來,財計大事,悉委於卿,能勞功苦,朕都看在眼裡!”劉承祐輕言道,但語氣有些不鹹不淡。
聞言,坐於案後,沉默了一會兒,王章忽地起身,步至殿中,拜道:“臣有一請,望陛下應允!”
見狀,劉承祐原以為王章又有什麼財計方麵的見地,卻沒料到,開口後,竟是辭官。
“臣病體纏身,久無良醫,愈發不濟,已無案牘勞形之力,未免耽誤國事,今上請致仕......”王章平靜地說道。
一句話,劉承祐微訥,打量著王章的目光,逐漸深邃。,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