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人,傳陶穀!”沉吟許久,劉承祐吩咐道。
很快,陶穀奉召而來。劉承祐問他:“陶卿身體可曾養好?”
或許是年紀大了,前番不耐軍前苦寒,直接病倒了,劉承祐賞他一個恩典,讓他到下蔡城中休養。開春之後,方才重歸禦前,顧問聽用。
此時聞天子關懷,老臉上頓時眉開眼笑的,拜謝道:“有勞陛下關心,臣已無大礙!”
點了點頭,示意其坐下,劉承祐道:“開春以來,我軍連番作戰,諸軍共擊敗唐軍十餘萬,可謂儘挫偽唐援應淮南的意圖。以如今的情況,拿下壽春、盱眙兩城已不是問題,一月之內,也可橫掃淮南。
但是,我朝居中原,處四戰之地,非偽唐一個敵手。時下,孟蜀在秦鳳之地已有異舉,兵馬錢糧調動頻繁,北麵的契丹,雖然依約罷戰,但難免不會因南方戰事而背約,再起兵戈。”
“孟蜀竟然動兵了?”十分認真地聽完天子的敘述,陶穀不由驚詫道。
劉承祐點頭:“東京方轉呈鳳翔的軍報!”
“陛下是在憂慮,兩麵作戰?”陶穀說。
“如隻孟蜀與南唐,縱兩麵敵之,朕又有何懼?”劉承祐說道:“隻是國朝之患,始終在北方啊!”
看著陶穀,劉承祐繼續道:“征淮大略,陶卿也是籌謀者與執行者,當知,此次南征,朕的初步目標,僅是並吞淮南。偽唐雖則屢遭大敗,潰不成軍,但朕心裡清楚,渡江滅唐,非時下我漢軍所能做到。為防佗變,有意儘快儘數戰鬥。朕在考慮,征淮之後,如何結束與偽唐之間的戰事,陶卿熟悉偽唐情況,可否給朕些建議,以作參考?”
聽天子道明用意,陶穀不由感慨道:“而今戰事正酣,陛下已在考慮戰後之事,目光之深遠,籌謀之預前,臣拜服!”
對其吹捧,劉承祐幾乎無動於衷。見狀,陶穀這才道:“以臣之見,連番之大敗,已非南唐君臣所能承受。我朝勢大,以臣觀偽唐朝廷中,將有求和之聲了。江南自古以來,有割據之力,退保之心,而缺進取之意。
而李氏父子兩代以來,重用文人詞臣,使得偽唐文道大昌,將臣之間,少有血性者。似何敬洙、郭廷渭這樣的將領,在偽唐畢竟是少數。
陛下隻需按部就班,從容攻城略地,給偽唐朝廷持續施以壓力,待偽唐遣使求和,允以割地、稱臣、納貢即可。另,若偽唐朝中無人倡導和議,陛下亦可暗中謀劃,我朝勢大,天子英明,斷然少不了投靠之人!”
“聽陶卿一席話,如飲佳釀,亦有醍醐灌頂之效,卻是朕陷於誤區了!”劉承祐微微一笑。
麵對天子褒獎,陶穀也是微喜,跟著隨軍混了混,因病沒能有所施展,而今有此進言,總歸不算白來一趟,白吃那苦頭。還朝之後,或許能借機,在官銜後加個平章事。拜相,如今已成為陶穀唯一的政治追求了
看著陶穀,劉承祐道:“朕已放還那陳覺,讓他帶了一份親筆勸降書與李璟,可起恫嚇之效。原想,再派陶卿,再出使一次金陵”
聽劉承祐這話,陶穀臉色變了變。雖說兩國交戰,不斬來使,陶穀可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去金陵那“龍潭虎穴”走一趟,畢竟意外難防。
迎著天子的目光,陶穀小心地應道:“而今我朝大據勝勢,豈有主動議和的道理。倘若此,反可給偽唐君臣以僥幸。”
“不過,聽陶卿之言,確實無此必要,是朕過慮了!”劉承祐慢條斯理一句話,讓陶穀鬆了口氣。
待陶穀退下後,劉承祐稍作考慮,又命人召來李少遊,對其交待一番,所言之事,自然是讓金陵的武德司的探事尋機活動一番。
再晚將歇之時,慕容延釗親自來報,說有人自壽春城出,為巡卒所擒,主動相告,是神衛軍指揮徐象麾下,欲聯絡請降。
對此,劉承祐隻覺意外之喜。但要真說有多意外,那倒也不見得,對於人心,他雖看得不甚透徹,但總歸見識不淺。那麼多守軍,絕不會都如何敬洙那般,冥頑不靈。
雖然對於破城,有足夠的底氣與信心,但對於城中將校的主動投效,他還是很感興趣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