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和議達成(1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013 字 2024-05-16

隨著劉承祐一封詔令,漢軍如約停止了對唐軍的攻伐,讓長江沿岸苦苦支撐戍防唐軍終於喘了一口氣,開春一個多月,江北烽火,頭一次告息。

而金陵這邊,李德明匆匆而帶歸和書,大抵也知此封和書的份量,李德明第一時間便進宮,麵呈唐主。對於這喪國三條,李璟看起來,倒也沒有過於激動的樣子。

畢竟,江北十四州都可儘獻,其他的,也不算什麼了。隻是,李璟這邊,心頭極不是滋味,有些感傷道:“皇考帝業肇基,難道就朕而終了嗎?”

“陛下!”李德明不禁寬慰道:“天無二日,如欲稱臣於漢,豈與並稱,降尊號也是不得已之事。此乃非常之舉,待兩國和議達成,漢軍北撤,外患消除,陛下仍可照用天子鸞儀。”

“如此,不是自欺欺人嗎?”李璟自嘲道。

李德明有那麼一絲尷尬,繼續忽悠著:“古有越王勾踐,忍辱負重二十載,得以複仇滅吳。臣觀漢帝,年少氣盛,實好大喜功之流,此番得勝,必然驕狂難抑,遲早自取其禍,自亂其國。陛下隻需含羞吞恥,勵精圖治,異日必有還複河山之日!”

“隻能如此了,冀望先帝,能夠原宥我這個不孝臣子!”李璟長歎一聲。

又盯著和書內容審閱一遍,李璟又道:“歲貢之資,是否過多了,能否削減一些?”

聞言,李德明心頭暗道,若是少了,北漢那邊,如何交代得過去。不假思索,李德明小心地回道:“陛下,北漢貪欲之盛,遠超想象,這已是臣,據理力爭,方才談下的數目!”

“哎”李璟默然一歎:“讓朕再想想!”

見狀,李德明隻是小聲地提醒了一句:“陛下,初擬此議,漢軍已然暫止攻伐。若拖得太久,待漢軍休整完畢,再度動兵,隻怕更加難擋。臣南歸之時,偶然聞之,漢帝已下令,讓淮水之北漢水師,儘數南調,欲入大江”

聽李德明這麼說,李璟神情果然變了變。

告退出宮後,李德明馬不停蹄地,開始於金陵朝野串連起來,拜訪其親友、同僚、門生以及各路議和派,欲聯合起來,推動和議達成。

李德明也不傻,知道此議,必然再度引起南唐朝堂風波,僅靠他一個人,可謂勢單力薄,容易再受李征古那等匹夫的羞辱。

而不出意料,當和約的具體內容傳開之後,又是一場激烈風波。金陵朝野,針對這份和議,基本分為兩派,互相駁斥、謾罵、攻訐,使得南唐朝廷竟成一派烏煙瘴氣。

不過比起之前,此番有異議的,反而是和約的具體內容,大部分人,覺得北漢貪欲過甚。縱使淮南失陷,劃江而治,不可避免,稱臣也隻是丟了麵子,但歲貢之利,太過沉重了。

以南唐如今的情況,孫兵折將,失淮南半壁之後,再每年承擔如此大一筆歲貢,對於南唐而言,將是一筆極其沉重的財政負擔。

然而,就在這場波瀾之中,李璟反而徹底堅定了和議之心。隻是就一些細節問題,再遣李德明渡江,麵見漢帝,進行了一番補充。

對此,劉承祐這邊自無不可,好好磋商即是。

南唐提出,被俘的唐軍將士百姓,希望漢軍能夠放還。對此,劉承祐怎麼可能輕易同意,前前後後,淮南各州,被漢軍所俘之軍民,有近十萬,這可是十萬青壯。人口重要性,劉承祐豈能不知,尤其是能上得了戰場的青壯,那更是一筆寶貴的財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