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漢世祖
翌日一早,曙光微露,離開瑤華殿時,晨色尚且晦暗,雖然小作打理,但劉承祐臉上仍舊難掩疲態。一是宿醉的緣故,二則是昨夜連戰兩場,精力消耗頗大,一直到朝會開始都還沒完全緩過來。
大漢的朝會,不算頻繁,甚至有些少,除了每月初一、十五的崇元殿大朝會外,平時隻有隔三差五由諸部司院署參與的廣政殿小朝會,由宰相及各主官向皇帝彙報工作。
似國家逢大事、戰事之時,劉承祐乾脆選擇罷朝。皇帝上朝聽政,是一項典製,是皇帝親政勤政的表現,不過,劉承祐並不樂衷於此,在他看來效率有些低。
國有事務,都基本被政事堂給處置了,而劉承祐則通過崇政殿,把控、了解著朝政的走向,很多時候,對於一般的庶務,也不直接插手。
早些年,有重臣卒逝,為表傷懷追思,與其哀榮,劉承祐都會下詔“廢朝三日”,老丈人高行周薨時,更廢五日。到現在,這已然成為一種形式了,對朝政的運轉與影響,也幾近於無。
而今,哪怕劉承祐經年累月地不上朝,也絲毫無礙於中樞諸衙的運轉以及國事的處理,國家仍舊牢牢得掌握在他手裡。
今晨的朝會,仍舊如往常,聽取諸部奏事。當然,議事的重點主要有三條:一,關於南征將帥軍功策勳二,屯田是否正式開始全麵廢置三,對大漢現有國土重新劃分道州事宜。
花了足足一個半時辰,方才議出個結果。第一條敘功,以李筠第一,張勳第二,杜漢徽第三,潘美第四,史彥超第五至慕容延釗、韓通這樣的將帥,不以同敘,朝廷另作封賞,其餘將校、官兵、役夫,則由兵部根據軍功記錄核查定賞。
第二條,經過三司使薛居正的詳細彙報,關於屯田的全麵廢置,還是選擇了暫時擱置,邊光範在鄭州的試點工作,還不成熟。但其餘州府,可根據鄭州的情況,做些準備,也放出風讓屯民們有些思想與錢糧上的準備,以待朝廷正式下詔。屯田的廢置,關鍵還在於一個“贖買”落實。
第三條,基本定下,將原本的道州進行合並拆分,主要針對河南、河北,初擬處置後,河北拆為河北、山東兩道,河南為京畿道、畿南道、淮北道,淮南兩道及關內、秦鳳、河東暫不更置。這也是個需要時間去落實的事情,當然,如此一來,又多出了些道司的高官,而朝廷對地方的控製,將更上一層樓,基本消除三代以來的那種割據風險。
回到崇政殿後,召來趙普,劉承祐直接吩咐他將朝會的事務給盯牢了。
“陛下,偽朝使臣,已然進宮,於宮門待詔!”趙普彙報道。
“倒是挺積極的嘛!”劉承祐嘀咕了句,說:“先不急,命人引他去待漏室!”
又看向張德鈞,吩咐著:“給朕弄點吃的,朕肚子餓了!”
“是!官家想吃些什麼?”張德鈞矮下身體。
“朕什麼時候挑食了?有什麼弄什麼!”劉承祐斜了他一眼,說。
“是,小的立刻吩咐下去!”
回過頭,劉承祐又瞧向趙普,突然地問道:“高保融還沒到京嗎?”
“已經在路上了!”趙普微應道:“南平王上奏說,府中人丁、產業甚多,遷徙不便且費時,再兼路途遙遠,天氣炎熱,是故有所遲緩,請朝廷諒解”
“這個高保融,還是舍不得離開啊!縱他財產百萬,兩個多月的時間還不夠嗎?道路遙遠,嚴氏母子都到京了,而今嶺南的使節都至開封,他還在路上”劉承祐不由哂笑。
相較於高保融的延誤,周行逢妻子早早地便到了東京,劉承祐也做了安排,封周保權為歸義伯,命其母子在瓊林苑中,替皇室耕作十年。
而高氏前後的拖拉的行為,到如今,已令劉承祐心生不愉。家大業大,遷徙不便,乃是客觀因素,但思想上的落後與排斥,就是主觀問題了,讓他十分不喜。
“高氏其他族人呢?”劉承祐又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