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121 字 2024-05-16

這下,李濤反應過來了,抬頭瞟了眼劉承祐,心下了然,估計皇帝心中已有人選了。不加遲疑,識趣地請示道:“陛下識人之明,用人之智,向來為臣僚們所欽佩,敢問陛下屬意何人?”

看著李濤,劉承祐悠悠然地說道:“河北轉運使李穀,卿以為如何?”

聽皇帝提出這個人選,李濤的眉頭當即皺了下,臉色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但顯然有所遲疑。他心中也盤算著,李穀其人,也是當代名臣,才乾能力是滿朝儘知的,更重要的是這也是皇帝的舊人。

欒城之戰後,被征辟入帳下,委以庶務,協助善後事宜,並且迅速取得了劉承祐的認可。等劉承祐自河北還京之時,已判成德四州政事。

其後,曆任河北,多掌要職,並配合著朝廷削藩集權,一直到成為整個河北的大管家。同樣是轉運使,因為北麵數萬戍軍的緣故,李穀把控其輜需命脈,使得其權力更重。

當然,劉承祐沒有忌憚的意思,畢竟不掌兵,對其工作還很滿意。這些年在朝中,劉承祐屢屢在大臣麵前誇獎李穀,表示欣賞,並說李穀有宰相之才,將他長年留於河北,委屈他了。

而此番,劉承祐顯然是要做補償了。對此,李濤心存顧忌,李穀不比他人,回京起步便是開封府尹,以他這多年積攢的功勞與皇帝的信任,拜相也是遲早的事。一旦牽扯到政事堂,牽扯到相位,那便是權力的變動,涉及到自身利益,不得不多考慮考慮。

當然,大漢的那麼多道州大吏中,也隻有李穀與王樸,能讓李濤感到忌憚。一旦調入京,必是搶班奪權的局麵,畢竟中樞的權力就那麼多,多一個人,就多一份競爭。

劉承祐有些好奇地打量著李濤,幾乎看著他臉上陰晴變化,神思不定。輕咳了聲,讓李濤從利弊權衡中裡回過神來,劉承祐看著他,笑問道:“李卿有什麼顧慮嗎?還是覺得李穀難堪開封府之任?”

聞問,李濤露出一道謙和的笑容,應道:“李惟珍之才德,人所共知,開封府縱使事務繁重,責任重大,也足以理之。隻是,三年以來,李惟珍不隻理河北兩道財政,還擔著北麵諸軍的供饋之責,若突然調離之,隻恐誤事,若出了差錯,以致邊軍不穩”

顯然,從李濤本心來講,並不願李穀調任進京。

“難道離了李穀,河北財政、軍需就無法正常運轉了嗎?沒李穀調度,北麵諸軍就要作亂了嗎?”劉承祐臉上仍帶著笑容。

但那抹笑意,隻讓李濤覺得心中發寒,趕忙說道:“陛下言重了,臣並非此意!臣以為,或可定好接任人選,待其交接妥當,再讓李惟珍還京就職。另外,如今河北既分兩道,轉運之司職,也當分為兩司!”

聽李濤這麼說,劉承祐臉上的笑意方才隱去,也讓李濤心安幾分。考慮幾許,劉承祐說:“河北情況特殊,麵臨的軍事壓力大,軍需之轉運供給,還是統籌調度,暫不分離。至於李穀調任後,就由王敏繼任吧,他出身河北,在兵部也熟悉輜需後勤事務!”

說著,還瞟了李濤一眼,讓王敏繼任,也有對其安撫的意思。畢竟接連的提議都被無情否決,劉承祐也能感受到他心裡的少許鬱悶。

果然,感受到天子傳達的安撫之意,李濤神情微鬆,恭聲道:“是!”

“關於開封府任,你回衙後,可與諸卿通報並商議,若無其他不妥,就頒製吧!”劉承祐說。

“遵命!”李濤再拜。

心中苦笑,先通報,再商議,皇帝的態度都如此明顯了,還談什麼商議,並且此事還得由自己去落實。

輕靠在禦案上,劉承祐打量著李濤的背影,眼神逐漸深邃。良久,心中歎息,哪裡會有一心為公的純臣,劉承祐能夠明顯感覺到,李濤的權欲與私心,比起幾年前明顯加重了,或許,是“首相”當久了的緣故吧。,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