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道府之爭(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716 字 2024-05-16

這呂郎君,名為呂端,乃是彰德府知府呂胤的弟弟。此番來元城,既為春遊踏青,也為訪師覓友。

......

劉承祐這邊,則已入城中行宮。元城內的宮室,規模不算大,是在前朝王府、行宮的基礎上整合下來的。四處能夠明顯看到清掃、修繕的痕跡,卻也沒有更多勞民傷財的措施了,看得出來,大名官府還是知道分寸的,沒有為迎駕而費不必要的心思以邀寵獻媚。府尹李浣,畢竟是中樞待過的官員,多少了解些皇帝的習慣。

而在行宮中,劉承祐第一時間接見了河北西道及大名府的職吏,這幾年,大名這邊官場變動比較大,乾祐五年以前的軍政職吏基本換了一茬。勉勵了一番群僚,又讓眾臣看了看他這個皇帝,在座的大部分人,還都沒見過天子尊容。

見完地方將吏後,劉承祐單獨將布政使竇儀與府尹李浣留了下來。不過氣氛氣勢陡然一轉,劉承祐收起了在群眾麵前的溫和笑意,隻是默然著一張臉,讓竇、李二臣,不免忐忑。

還是竇儀,主動開口問道:“不知陛下留臣二人,有何教誨?”

竇儀四十來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姿儀莊重,有北士之風,身上透著股浩然之氣。當初,受到宰相範質的舉薦,出任河東按察使,去歲調任河北西道,任布政使。

劉承祐看了看竇儀,都瞥向李濤,淡淡道:“二卿共事不足半載,卻是鬨出了不小的動靜啊,朕在東京就有所耳聞。道府之爭,甚囂塵上,群議紛紛,不知二位,有何感想啊?”

皇帝此言一落,竇、李二人下意識地對視了一眼,李浣當即起身,拜道:“臣前行事魯莽,不能容人,激切誤事,請陛下治罪!”

見李浣的表現,竇儀眉頭皺了皺,雖然晚了兩步,也起身拱手,神情嚴肅,簡短地一句話:“請陛下治罪!”

後世有“五子登科”一詞,說得就是竇氏一家五兄弟,先後進士,而竇儀為其長兄。

竇儀其人,為人清介,性情剛直,敢言善諫,在東京的時候,就曾犯顏直陳。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能與範質交好,不是沒有道理的。

前番奉調河北道,主道政,沒有多久,便與大名知府李浣起了矛盾。竇儀這個人,眼裡容不得沙子,在河東乾得也是刑名之事。到任之後,就開始插足整飭道司政務,大名作為道治,在其眼下,自然是重點關注對象。攫欝攫

而李浣在大名府也當了幾年的父母官了,自認乾得也不錯,士民安定,稅賦豐足。這突然來個頂頭上司,對他指手畫腳,橫加教責,豈能甘願。

若隻是公務上的矛盾衝突也就罷了,關鍵在於二者的爭鬥,涉及到私怨。對竇儀而言,他隻是恪儘職守,行權責之內的事,也不怕得罪人。

而李浣這邊,則要更複雜些,原本,他是有機會進一步,主政河北西道的。其兄李濤也是那個打算,不過在範質的舉薦與皇帝的默許下,沒能讓李浣上位,飛調來一個竇儀。

對李浣而言,竇儀資曆不如他,學識不如他,後來居上也就罷了,還絲毫不給麵子。如此以來,這二者之間,豈能好好相處。文人之間的撕逼,最終演變成一場又臭又長的大戲。

而二者,又都是有後台的人,兩人之間的爭鬥,則更添幾分政治氣氛。沒錯,在京中,原本有“共進退”之嫌的李濤與範質,也開始生出齟齬來了。&#21434&#21437&#32&#20037&#35835&#23567&#35828&#32&#57&#100&#117&#120&#115&#46&#99&#111&#109&#32&#21434&#21437

竇儀與李濤二者,你奏我專權跋扈,我奏你施政不善;你奏我逾製亂政,我奏你虛耗府廩......總之,爭鬥頻繁,齟齬不斷。巘戅久讀戅

原本,李、範二相還能有所壓製,但後來鬨大了,終究傳到劉承祐的耳中。,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