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患最大的王順賊軍被平滅之後,亂事基本宣告平息,餘者縱有動蕩,也不足慮。目前,趙都將仍帶人,清剿逸散之賊軍,以免遺禍。道司也在安排,百姓還家,官府組織安撫,修複瘡痍,收割夏糧,想來,用不了多久,局麵會徹底安定下來的!”郭侗說道。
見劉承祐點了點頭,郭侗又稟道:“陛下,都司請奏,俘虜的賊軍,如何處置?”
“所有參與的作亂的蜀俘,一概格殺。至於那些受迫的漢民,需要仔細甄彆糾舉,趁亂作惡,因緣為奸者,亦處以死刑,朕不相信,彼等全數無辜。讓關中按察司,仔細盤問!”劉承祐冷冷道。
“是!”郭侗應了聲,小心地道:“陛下,昨日,按察使沈遘,在任上病逝了!”
劉承祐眉毛一挑,表情微微一沉,即道:“發文東京,讓那孫方西來,接任關中按察,當初他清查淮南案時,做得不錯!”
郭侗記下,繼續稟道:“另外,都指揮使趙弘殷及前布政使扈彥珂相繼請奏,關中生亂,擔軍政之責,請朝廷治罪!”
“這二人,倒也算積極主動!”劉承祐嘴裡嘀咕了句,沉凝幾許,說:“此亂之因由罪責,朝廷自有公論!發回東京,讓宰相們討論討論,想來東京的大臣們,也關心著關中的情況吧。”
亂事之前關中道司的三名大吏,扈彥珂已被李少遊火線取代,沈遘病故,趙弘殷平亂而待罪,這變動,已然夠大的。誰擔其責,似乎已經有定論,甚至有結果了
而亂事的發源地,雲陽官府基本被殺戮一空,死者已矣,追也沒法追。至於其他固守城池,保護百姓的州縣,還得酬其功。
認真地思量了一陣,劉承祐抬眼看著郭侗,道:“你記一下。將關中的亂情結果,通報東京,著朝廷有司,商討後續。
其一,此次戡亂製暴之有功人員犒賞。
其二,關中諸縣官吏之調動填補。
其三,罹難州縣百姓稅收之蠲免籌議。
其四,諸州剩餘蜀軍俘虜的安置。”
“遵命!”郭侗應道。
起身,漫步出堂,望著被刷洗過的天空,蔚藍澄淨,劉承祐心裡有種釋然的感覺。稍微考慮了一會兒,開口吩咐道:“傳旨,鑾駕明日起行西向,朕要去長安一趟。”
“是!”
“提前告諭沿途州縣,不需迎候,關中大亂初已,一切以安民治安為主!”劉承祐又補充道:“再往西南軍前發令,讓向訓攜西南諸將及軍使,到長安,與朕會麵!”
原本,劉承祐是沒有去長安的打算的,出巡三月,他早已是歸心似箭。若無關中之亂,他隻怕已然臨近東京。
然而,關中之亂在側,州縣破壞,百姓罹難,他這個皇帝近在潼關,不去走一圈,看一看,總歸有些說不過去。
當然,鑾駕親至,天子駕臨,撫慰士民,也有益於人心的凝聚,與秩序的恢複。同時,自開國以來,他這個皇帝就沒到過關中,見過長安,這也是第一次。
另一方麵,對於西南諸軍,以及伐蜀的軍事準備,他也需親自過問一番。不得不說,此番關中的俘亂,給劉承祐的觸動很大,他開始聯想,懷威、懷德兩“蜀軍”造反是什麼結果,開始審思對西南大軍的布置隱患是否太大了,放權是否過重,離京經略西南多年,向訓忠誠是否依舊,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