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上你看書網,漢世祖
“趙匡胤進展如何?”劉承祐目光東移,落在川東地區。
就如戰略籌劃的一般,此番伐蜀,分北、東兩路進軍,北路為主,東路為輔。相較於北邊蜀軍重兵雲集,兵卒糧械,支持便利,蜀軍在川東,實力要弱了不止一籌。但是,自東路進軍,道途要遠得多,並且不乏險要。可稱便利的,在於長江水道,軍隊、糧秣、器械之轉運,著實方便許多,但也需越過三峽之險。
至於東路統軍的主帥,劉承祐選擇了殿前都虞侯趙匡胤,輔以禁軍將領劉光義、張永德、黨進以及荊北州兵,再加江陵水師。
聽皇帝問起,柴榮說道:“東路進軍,時間要晚些,根據最近的軍報,趙匡胤於十八日,自秭歸發兵,率水陸大軍兩萬,出巴東縣,西向夔州。目前暫無新的進展,不過北麵既然建功,東路的捷報當在不遠之期!”
“給眾卿講講川東蜀軍的情況吧!”劉承祐吩咐著。
李處耘接話,介紹道:“據察,蜀國於川東地區,屯兵並不多,總計不足四萬,久疏戰陣,戰力低微,近年來蜀地不穩,分散各地彈壓鎮守。起初,僅以萬餘人,駐守夔州,在我朝奪荊湖之後,增兵十營,算上鄉鎮之兵,也不足兩萬。
夔州乃川東門戶,地跨巫峽兩岸,如欲西進,必需攻破夔州。蜀軍布防,主要圍繞著巫山及奉節,巫山為主,以巫峽險要為依托,沿岸築鬆木、三會、巫山等寨,分兵據守。
蜀夔州節度為龐福誠,乃孟知祥舊將,有兵略,久鎮奉節,但年逾六旬。觀蜀國軍中,儘是老將,以一六旬老兒守戶,可見蜀中無人!
是以臣認為,東路當有憂!”
“蜀中非無人,隻是孟昶主政川蜀以來,削驕將,去舊臣,興文教,卻大力壓製武臣。使軍中青俊難得提拔,壯士難以伸展,隻能冀望於這些老朽宿將守關保土!”趙普找了個機會,發表一番看法。
“龐福誠者,無聲名遠揚,縱有兵略,也難為趙匡胤之敵!”慕容延釗評價道:“是故,東路進軍,僅有一戰,便是夔州之戰。夔州若下,則東路大軍自可長驅直入,摧枯拉朽,川東腹地州縣,當望風披靡,可傳檄而定。並沿水路直趨成都,東路若取得突破,縱然北路受阻,孟蜀同樣難逃覆滅之局!”
“如諸卿之言,朕可穩坐東京,以待捷報了?”劉承祐淡淡一笑。
“陛下籌謀多年,準備充足,知己知彼,王師定蜀,乃大勢所趨,焉能不勝?”範質應道。
“成都有何反應?”劉承祐問。
“山高路遠,交通堵塞,尚無消息北傳,但可料其倉皇難定!”趙普說道。
沉吟了一會兒,劉承祐對柴榮說:“今舉大兵伐蜀,朝廷重心,專於西南,但其餘諸邊,亦不可放鬆,當著守備兵馬,提高警惕,免於鬆懈!”
“是!”
夔州,巫山縣以東四十餘裡,稍顯緊湊的長江水道上,一支龐大的船隊,正停泊於其間,綿延十數裡,像一條蛟龍般,在江麵湧動。
主艦之上,“漢”、“趙”之旗迎風高揚,這便是由趙匡胤所統帥的東路伐蜀大軍。此番進軍,除了兩百艘諸類水師戰船之外,漢軍征調了七百餘艘大小船隻,用以運輸軍隊、糧食、軍械,荊南三州境內,善操舟楫的漁民水手,都被征調隨軍。
時值七月下旬,秋風卷動波瀾,兩岸青山,層巒疊嶂,影影綽綽,落葉飄零,順水東流。在距離大隊五裡開外,激烈的水戰,正在進行之中。
趙匡胤領軍自秭歸出發,穩定進軍,逾兩日,即侵入夔州境內。聞漢師之來,夔州水軍即奉命出擊。趙匡胤即遣江陵水軍都指揮使張彥卿,率領兩千水軍,前趨進擊,開啟西進第一戰。
巫峽的地形,實則並不利於水軍的大規模轉挪作戰,是故雙方交鋒,迅速地演變為接舷近戰。絕壁夾岸,殺聲在江上回蕩,雙方兩百餘艘戰船,交織在一起,數千水軍,浴血廝殺,持續了近兩個時辰,方才有所回落。
蜀軍的人、船要多一些,接戰初期,尚且僵持了一陣,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被漢軍壓著打了。江陵水師,乃是在原荊南水師的基礎上,裁汰整編,補充健卒,加以長時間的得法操練,大部分軍士,都是經曆過水戰實戰的。
相較至於,蜀軍的水軍,就如其陸師一般,少經戰陣,疏於訓練,一加接觸,沒有快速崩潰,都是仗著巫峽的逼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