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迂回之師(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440 字 2024-05-16

打量著何重建,雖然鬢夾白發,身形疲憊,但矍鑠氣質明顯。高懷德不由笑道:“老將軍之健鑠,實不讓青壯,足以使晚輩們汗顏啊!”

“都監謬讚,在下可不敢當!”

言罷,高懷德收起了玩笑之心,表情恢複嚴肅,目光投向西北,說:“郭進此去,如無意外,嘉川可下。休整一夜,明日即轉道,還有百多裡的狹道,需要走啊!”

何重建道:“兩百裡都走過來了,還怕那區區百裡?”

“老將軍,真豪傑也!”

“不敢當,高都監才是真英雄!”

在高懷德進軍的過程中,郭進那邊,驅使兵卒,快速推進,占據交通道路,圍取嘉川,十分順利,完全達成作戰目標。

整個過程,就像朝一汪靜潭投入一顆石子,初起波瀾,而後迅速恢複平靜。克城沒有亡一漢卒,倒是有十幾名士卒,因實在難耐急進軍之苦,有所怠慢,被郭進砍了腦袋。

利州,綿穀城。

利州處嘉陵江東,自北向南,屬山地向盆地的過渡地帶,雖則群山環抱,地勢地形崎嶇複雜,但作為州治的綿穀城,卻非利守之所。

是故,蜀軍在利州境內的禦漢軍力,主要屯於東北邊的漫天嶺一線,固守大小漫天諸寨。綿穀城內的守軍,倒也不多,僅三千卒,並且主要起支持作用,利州蜀軍的糧食、軍械等各類軍需資源,多屯於此。

北城頭,掛著一顆人頭,血跡早已風乾,麵目難辨,但恐怖滲人。這是原三泉監軍劉廷祚,十餘日前在棧道間,帶人衝擊王審超的援軍,最後竟然成功活了下來,逃回了綿穀城。

原本打算回成都活動一番,以贖罪過,被後來趕到樞密使王昭遠命人鎖拿。作為蜀廷委派,北麵防禦漢軍的主帥,升帳的第一件事,便是當著諸蜀將的麵,將劉廷祚給斬殺,懸首城樓,並擲下嚴令,再有戰敗者,軍法從事。

王昭遠此舉,既是要立威,也是想通過嚴厲的軍令,激發蜀軍將校的戰心,讓他們拚死領軍抵禦。想法是好的,但效果屬實欠佳。

王昭遠雖然主持後蜀軍政多年,也提出了多項積極軍事策略,但基本在成都朝堂間施展,與下邊的軍隊、將士之間,實則有所割裂。

一無大功,二缺威望,使氣耍威,僅是想當然地要嚴肅軍紀,造成的結果便是,離心離德。對於北邊的蜀軍將領們而言,王昭遠就是個幸進之徒,誇誇其談之輩。

蜀太後李氏曾對孟昶說,王昭遠出於廝養,無大功,不習兵,難掌軍事,俟邊疆有禍,必不能禦大敵!此言後來傳開了,使得王昭遠名望更遭創,軍中將校多以此鄙之。

不過,蜀太後的話,孟昶根本聽不進去,仍舊重用王昭遠。舊恩情分固然是其考量依據,但除了王昭遠,孟昶似乎也找不到其他的人選了,似趙崇韜、伊審征等領軍將帥,或不乏小才,當多仰仗父輩餘蔭,雖領軍,但也未必服人,比起王昭遠大抵也好不到哪裡去,也不似王昭遠那般同孟昶親近。

蜀太後唯一推舉褒獎,認為可托大事的高彥儔,卻在三年前的秦鳳大戰之中,為漢軍所俘,最後自殺殉國。為此,劉承祐還特地命人,於鳳州給高彥儔立碑,記其事跡,以揚忠名。

還是那句話,蜀中無大將,無可擔負擎天重任者。

而在此時的綿穀帥衙之中,王昭遠正自著惱著,他麵臨著一個難題。昨日,漢將王全斌率軍攻破了金山寨,負責守備的蜀將趙崇溥力戰不敵,折兵上千,棄寨而退。

依照他此前的軍令,趙崇溥即被鎖拿,但要不要殺之,王昭遠自己也有些遲疑了。北上的這些時日中,他察覺到了軍中某些對他不利的氣氛。,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