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籌議北伐(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765 字 2024-05-16

劉承祐所說,隻是個指導性意見,事實上,不需他說,大臣們也都會做,並且能夠做好,此前的經驗,也足以使劉承祐放心。

而劉承祐真正需要關心的,還在戰略之上,沉吟一會兒,繼續道:“北伐雖定,然需籌備多方,不宜操之過急,更需觀契丹之動向,相機而決。北伐之前,對於契丹的情況,要嚴密監視刺探。軍隊上下,當外鬆內緊,一應籌備,儘量秘密展開,不宜大造聲勢。至於朝中南北之爭,可以繼續!”

皇帝話一落,大臣們都有所會意,這是欲迷惑諸方了,緊接著都進言獻策了。

範質稟道:“陛下,朝廷還當遣使北上,會商此番漢遼衝突,解除誤會,修複關係!”

同樣一條建議,此次從範質口中說出,語氣都不一樣,這一回,顯然是為了迷惑契丹。對此,劉承祐直接應允:“就派王昭遠去吧,他久有使遼之心,此番朕就成全他!”

聽皇帝的決定,範質等人都不由露出了點玩味之色,王昭遠這個“奇人”,在朝中還是有些名聲的。不過,出使本身隻是個策略,不必考慮成功與否,用這麼個“奇人”出使,或許還能收取奇效呢,是故也沒人反對。

在南北爭議中沒有怎麼發言的李穀,此番也開口了:“陛下,如若北伐,必發軍民數十萬,如此大規模的籌備,想要完全秘密進行,而不走漏消息,幾不可能。

臣以為,朝廷可以加強北禦的名義,調度糧草軍械,同時放出南下的風聲,做出南調兵馬的舉動,此南北並舉,而虛南實北,用以迷惑契丹人!”

“另外,老臣當向陛下請辭,前往揚州赴任了!”李穀拱手,向劉承祐請道。

李穀之策,還在於惑敵,而隱藏戰略意圖。李穀即將作為平南主帥的事情,實則是滿朝皆知的,以大漢如今的實力,想要南征已經不用像過往那般遮遮掩掩的了。

劉承祐悉之,看著李穀,見他平靜的表現,心情稍顯複雜。原本,劉承祐以李穀為主帥,就是想成全他一番功名大業,如今,北方有變,戰略轉移,又需使他暫時停罷自己的立功之心了。

當初把李穀從河北調入京中,就是想在平南事務上對其大用,如今戰略所向,又改到北方了,對於李穀而言,卻也有種不逢其時,難倡壯誌的感覺。

當然,李穀還不到六十歲,講道理還不至於讓劉承祐生出這等感觸。隻是,他知道,多年的操勞,李穀實則身體有虧,染風痹之症,還能為大漢效力多久,都是難以保證的。

但觀其表現,劉承祐還是能夠感受得到,李穀是願意為國家大略而抑製自己誌向的。對此,劉承祐鄭重地道:“大軍北征,對江南之守禦,朕就儘委李卿了!”

頓了下,劉承祐又稍顯動情地多囑咐了句:“還當保重身體!”

李穀言罷,樞密院都承旨李處耘又建議了:“陛下,朝廷可遣使浮海至高麗,諭高麗國王,邀其發兵,攻渤海故地!”

“高麗直麵契丹威脅,未必敢主動進犯,不過,亦可嘗試!”劉承祐對範質說道:“此事由範卿安排吧,不過要看準時機!”

“是!”

趙匡胤也跟著進言:“陛下,對遼作戰,將直麵敵騎的機動威脅,大漢馬軍雖然經營多年,但人數、馬匹實力猶然不足,且除禁軍之外,多分散諸關,難以集中委用。臣曾巡視西北,或可以財帛召吐蕃、溫末、黨項,為蕃騎助戰!”

大漢的軍隊中,是有一支以“少數民族”為主的蕃騎,還是劉知遠組建的,漢化程度極深,如今就駐紮在河東境內,屬都司統轄。

對於趙匡胤的建議,劉承祐皺了皺眉,似乎有所遲疑,顧忌蕃騎難製。不過轉念一想,如果能夠征召一批人,用來當炮灰,當也是利大於弊。並且,如果能夠招撫成功,也是對西北諸胡實行規劃的契機,有利於將來對西北經略的展開。

是以,稍作考慮,劉承祐即道:“讓郭崇威前去西北,負責招募之士,就地武裝訓練!”

“是!”

郭崇威是大漢的馬軍大將,嗯,又是郭威的舊部。即便郭威已歸養幾年了,朝廷在任人用將方麵,仍舊不免受其影響。,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