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2 / 2)

漢世祖 羋黍離 4638 字 2024-05-16

高模翰的死,影響巨大,就如耶律璟所說的,他不傷心石城一戰損失的數千兵馬,唯獨痛惜老將高模翰之死。了解過具體戰況之後,耶律璟當即下令,將棄高模翰而走的那兩千奚騎中的主將斬殺,為其殉死。

不過,就目前而言,一個最直接的問題,擺在耶律璟麵前:“安豐王不幸歿於戰陣,如今當以何人,統領遼東諸軍,對付盧龍漢軍!”

麵對此問,北院大王耶律屋質說道:“陛下,如今灤平營三州,主事者乃遼興軍節度高勳,其人性情敏捷,為人勤勉,通達軍政,又負責漢務多年,這段時間,已整合東路諸軍,抵禦漢軍,不若以之統管榆關道大軍!”

高勳是也是中原名門出身,是後晉末年,少數堅持投靠遼國,並為之效力的人。事實上,一直以來,對於漢族的名門子弟,才學之士,遼國君主都還是很重視了,從不吝嗇高官重爵厚待。

像正史上,貫穿整個契丹興衰史的韓氏家族,如今已然在遼國國內生根發芽,與國休戚。前邊提到的韓匡美,製定並執行“圍點打援”計劃的那人,就在檀州當統軍使,協助蕭思溫禦備。

不過,此時聽耶律屋質的建議,立刻就有契丹大臣不樂意了,向耶律璟道:“陛下,臣聽說,安豐王兵敗身死,皆在於石城漢人的背反,否則不至於此。而被俘虜的漢族軍,全部投降了漢軍,轉而進攻大遼。

由此可見,漢人與大遼終非一心,今兩國大戰,豈能付漢臣以大軍。為防不測,還請陛下慎重決定,另委良將!”

事實證明,在一部分契丹貴族大臣中,仍舊對漢人勢力保持著戒備與忌憚。而耶律璟聞之,眉頭也不禁緊皺而起,他倒不是擔憂漢人的背反,而是這種胡漢猜忌,著實不是個好兆頭。要知道,此次,遼國動員的大軍中,各路鄉丁偽軍就占有四五萬人,這不是個小數目。

不過,經過慎重考慮,耶律璟還是沒有選擇將東麵事務交給高勳,而是看著耶律屋質:“可還有其他人選?”

聞言,耶律屋質又想了想,說:“南樞密副使耶律綰思,尚在中京,以其南下統軍如何?”

聞之,耶律璟想了想,說:“可以!”

耶律綰思並不是個名氣很大的人物,不過這是契丹宗室,並且有個在“宋遼戰爭”中大名鼎鼎的兒子,耶律休哥。如今耶律休哥還年輕,不過已經有些名氣了,少年從軍,並且在幾年前平定室韋的叛亂中,立下軍功,進入了耶律璟的視野。

“以耶律綰思為東南招討使,高勳為副使,統領盧龍及遼東之師,自榆關道,威脅漢軍側翼!”耶律璟做下決定。

而後看著耶律屋質等大臣,拿出了一封書信,揚了揚,道:“漢帝派人給朕送來一封信,說知道朕洗好畋獵,想要同朕會獵於塞北,你們覺得,朕該如何回複?”

聞之,安平王耶律敵烈當即道:“今大軍在此,何懼漢軍,豈容其猖狂,或可領軍出關,與其會獵於燕南,以作答複!”

對於血氣方剛的耶律敵烈,耶律璟直接忽視了,還是征求於耶律屋質的意見。這些年,雖然對耶律屋質的權力有所打壓,但事到緊急,每決大事,最看重的,還是此君。

對此,耶律屋質也給了一個肯定的回答:“陛下,南朝此番,大舉動兵,來勢洶洶,兼取幽燕軍民,前番鏖戰之中,又多有勝績,其勢正盛,兵鋒正銳,不可與之正麵交鋒。

臣以為,莫若暫時穩守關城,俟其來攻,消磨其士氣,以待反攻良機。漢軍已有分兵動向,陛下則集精兵於一路,一旦其露出破綻,則發起致命一擊,以求破敵!”

對於耶律屋質的建議,耶律璟基本保持認可態度,但是,不免發問:“漢軍會主動進攻嗎?”

“漢軍此來,必然立足於進攻!”耶律屋質很肯定地應道。

而就在這場會議過後沒幾日,耶律璟就收到了來自居庸關的消息,漢軍果然大舉北上,兵分兩路,進攻密雲以及居庸關。,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