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城內,有一萬五千餘人,除了三千輔卒及河北州兵之外,剩下的都是民夫,這些人戰鬥能力是無法高看的。
但是,韓徽是個很有見識的人,對於遼軍的大舉出動,心中有所顧慮。當得知耶律屋質自得勝口領大軍包抄南口的時候,他就知道,南口危險了。
沒有任何猶豫,即遣信騎,分赴兩地,告以危急情況。同時,韓徽在昌平城內,也沒有停下,進行了一些積極的措施。
一麵遣勇士,打探南口的戰況,一麵把昌平城內的民夫也給集中起來,各給武器,編製成營。雖然戰力難以保證,但這些人,在家鄉的時候,每年也進行過一些訓練,一萬五千之眾,關鍵時刻,或許也能起大作用。
且不提援軍的進展,在耶律屋質領軍,投入進攻後,即便上下將帥堅持抵抗不動搖,仍舊不免陷入危急的境地。
從交鋒開始,遼軍就沒給漢軍多少喘息的機會,鏖戰至午後,漢軍也已經十分疲憊了。最先擋不住的,是左寨外的騎兵對戰,河北邊騎不可謂不英勇,也是頑抗奮戰,死死牽製了一萬多遼騎,但終究寡不敵眾,最終被殺散,隻剩千餘騎,一部分撤回漢寨,一部分則被趕到了昌平。
擊潰礙事的漢騎之後,耶律琮再度調動兵力,往左寨增添了兩萬人,直接向左寨發起進攻。事實上,耶律琮與耶律屋質原本是打算攻三闕一的,西麵左寨,就是留給漢軍的“逃生”缺口。
然而,漢軍沒有一點撤退的跡象,察覺到其堅決的抵抗意誌,耶律琮也不留力,乾脆四麵圍攻,碾碎漢軍。至此,直接參與到圍攻漢寨的遼軍,四麵加起來,已達十三萬,兩倍於漢軍。
沒錯,遼軍還留了不少的後備兵力,尤其是最為精銳的皮室軍,無他,為了防備漢軍的援兵。對於這場圍殲戰,遼軍各方麵的準備,做得確實到位。
很快,南口的大戰,進展到最激勵、最殘酷的階段,秋風呼嘯,殺氣沸騰,漢遼將士的殺聲,震蕩山林,驚鳥走獸,上空的淡薄雲層,都幾乎被震散。
遼軍的進攻,就貫徹著一個理念,不惜傷亡,漢軍的營壘,似乎已不能讓他們感到畏懼。遼軍攻得瘋狂,漢軍也守得堅韌,在生死搏殺之中,理智、畏懼等等情緒,都被拋卻,隻剩下殺戮的本能。
最先頂不住的,卻是南寨,在耶律屋質的督戰下,被攻破了。南寨的漢軍,主要是燕卒以及一些輔卒,再加上營內大部分的民壯,都安置在南寨。
在遼軍精銳的進攻下,終告不支。於漢軍而言,南寨的告破,比之前寨,更加危險,遼軍洶湧而,漢軍狼狽潰散。
對此,安審琦是有所準備的。前寨危急時,有劉廷翰、王殷站了出來,力挽狂瀾。南寨的失陷,更加凶險,站出來的,乃是羅彥瓌。
在遼軍破寨的第一時間,就帶著順安軍迎了上去,慷慨迎擊向死而戰。而安審琦也效前事,親自帶著人,收攏南寨的潰卒,重新列陣,布置防禦。而順安軍的血戰,也激起了一部分燕軍的血性。
南寨的失陷,也與燕軍作戰意誌的不堅決有關。站出來的,是燕將高彥暉,徹底息了給燕王保存實力的心思,這種情況下,生死同命,漢軍已經做到這種程度了,燕趙的慷慨悲歌之士,怎能不受感染。
高彥暉主動收攏潰卒及民壯,並且帶著人重新投入戰鬥,接應苦苦在前支撐爭取時間的羅彥瓌。為了阻止南寨遼軍的兵鋒,安審琦又放了一把火,一把大火,南寨之中的草料、木料很多,昌平轉運至營中的糧食也多囤在其中。
是故,這場大火燒得很旺,漢遼雙方,被燒死者眾,不過,也確實起到了隔斷遼軍的作用。
眼見前寨危險,南寨告破,左右兩寨雖然堅守,但石守信、董遵誨也陷入了苦戰。在這樣的形勢下,安審琦再度下令,放棄外圍營寨,全軍向中軍靠攏,收縮兵力以守。
這也是無奈之下的做法,在遼軍的進攻下,也無力維持偌大營盤的防守,收縮是必須的選擇。同樣的,造成的結果就是,攻防雙方之間,近戰的廝殺更激烈了。
剩下的漢軍,逐漸被壓縮在圍繞著中軍,一小片方圓三四裡的區域內。
南口漢軍,真危矣!,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