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想要吞並,他們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再加上,與韓軍配合作戰的過程中,總歸產生了一定的情誼,而臣服於朝廷也是大勢所趨。
其三,隨著趙思綰及其黨羽被清除,燕軍內部肅清了許多,剩下的將領,基本都是傾向於臣服朝廷。同時,對於各級將領,在編入禁軍之後,都有妥善的安排,對於底下的官兵,一切待遇都隨禁軍。
關於燕軍問題的處理,實則還是那一套,恩威並濟,而經過這一波消化,劉承祐的心病又去一塊。
幽州,已正式被提升為幽州府,自從去歲冬遼軍自懷來西撤後,安排好山右的軍事駐防後,劉承祐便起駕返回,爾後便一直坐鎮城中。
而隨著開春,天氣回暖,冰雪消融,休整了一個冬季的漢軍,也即將再興武功,對遼軍發起新一輪的攻勢,連名字的取好了,就叫著“春季攻勢”。
然而這個時候,來自東京的消息,卻讓他忍不住發怒。
“無知腐儒,短視匹夫,焉知國家遠略,竟欲阻我大計!”行在內,當著將帥們的麵,劉承祐難得地失態了,斥罵一通。
原因嘛,自然是範質等臣聯名上書,希望他能夠顧念邦本,不誤農時,儘快撤軍,並且說東京人心浮動,希望他能回朝坐鎮,以孚官民之望。
事實上,哪怕遠在幽州,對於朝中的情況,劉承祐也是很了解的。早在去歲冬,就已經有人提出撤軍之議了,內外臣僚,上下職吏,人那麼多,嘴那麼多,有些雜聲,也是可以理解的。
是以,對於那些人,你心裡有想法可以,他可以當做沒聽見。但範質不一樣,他是當朝首相,一舉一動,都影響著朝政的運轉,人心之所向。
在大軍北伐,戰略進展到關鍵的時刻,不管有什麼意見,都該戮力同心,共襄此事。範質該做的,是安撫人心,統一思想,全力支持前線作戰。
然而,他此番,竟然帶頭,聯合了一批官員,向劉承祐上書,這在劉承祐看來,已然觸犯了他的底線。
對於範質的性格,劉承祐也算了解了,他也相信,此公進言,是發乎公心,非為一己之私。但是,他能夠容忍範質的剛直犯上,但對於他每每在關鍵時候,所表現出的“不識大體、不顧全局”,是十分惱怒了。
因此,這是多年以來,劉承祐頭一次如此不留口德,直罵範質。而此言一出,可以想見,必將引起一股政蕩。總得來說,就皇帝近來對範質的態度來看,其人,已經跟不上皇帝的腳步,不適合再做大漢的宰相了。
“既然知道,北伐已經付出了這麼大的代價,不趁此時機,全複舊土,把遼軍趕到長城以北,他日複來,又當付出多大的損失?這點賬,都算不清嗎!”劉承祐還是怒意盎然,其意難平。
見皇帝如此氣氛,在座的將臣們一時都不敢作話,一個個都眼觀鼻、鼻觀心的。直到劉承祐情緒平息下來,柴榮方才主動勸道:“請陛下息怒!範公等,也是為國家考慮,耿直諫言,他們遠在東京,不知前方戰況,陛下久在朝外,引起他們的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還請陛下,稍息雷霆之怒”,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