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在鬆山休整的同時,對於叛軍,耶律璟也沒有放任,也不可能坐視其猖獗。針對叛軍的動作,耶律璟也廣派使者,對契丹諸部展開政治攻勢,正主歸來,這效果比起耶律喜隱可就好太多了,很快,一大批的官員、部族陸續上奏表誠,痛批叛軍,還有不少表現曖昧者迅速轉變立場。如此,叛軍聲勢大跌。
同時,耶律璟又遣耶律沙、韓匡美等將,率領小股軍隊,北上襲擾,配合蕭海漓守城。麵對政治、軍事兩方麵的壓力,叛軍也開始動搖了,有些進退失據。最後,頓兵上京城,竟然再無所作為。
直到四月十五日,得到了充分休整的遼帝,親率大軍北上,向臨潢府進軍。在這種情況下,耶律喜隱的選擇,竟然是撤軍。他領軍,一路北逃,慌不擇路,最終逃到了渾河與他魯河之間的饅頭山一帶,兵卒亡走,最終隻剩下不到兩萬人,這些人是屬於頑固份子,也在遼帝的不赦之列,因而不得不一條道走到黑。
重返上京,麵對著幾乎崩壞的國內局麵,耶律璟不得不把重心放到秩序重建、安政養民上。至於耶律喜隱,則交給耶律沙、耶律斜軫二人,統軍去對付。
說起耶律沙,這是個有軍事才能的遼國將領,但運氣不佳,十足的倒黴蛋。在與漢軍作戰的過程中,很是儘力,但幾次重大損失,都有他的身影。尤其斷雲嶺一戰,丟了兩萬大軍。
考慮到多方因素,以及其麵臨的實際困難,耶律璟沒有對進行耶律沙過重的處置,降爵削職,但仍給他戴罪立功的機會。
這才有,同耶律斜軫配合,擊滅耶律喜隱,平定叛亂的功績。
“經此一亂,遼國形勢,怕是雪上加霜,說起來,朕還得感謝那耶律喜隱,若有機會,當表其功”聽完李崇矩的彙報,劉承佑笑眯眯地來了這麼一句:“對了,耶律喜隱什麼結果,可曾逃脫?”
李崇矩答:“耶律喜隱被生擒,押赴臨潢府,遼主召集皇室宗親、公卿大臣、諸部貴族首領及軍民,將耶律喜隱父子以下參與此次叛亂的118名宗室、貴族、將軍、首領當眾處決!”
“看來耶律璟此番是真被惹怒了,如此規模、如此狠決的清洗,還是他繼位以來的第一次吧!”劉承佑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點評道:“此亂之後,遼主的威信將進一步遭到削弱,但這樣一場清洗,對其權力的強化鞏固,卻也有益處。隻是不知,是福是禍?”
對於皇帝的評價,李崇矩不敢妄談看法,隻是把他該說、能說的說來:“陛下,遼主在位的這些年間,宗室、貴族,屢有陰謀篡位,但都被其迅速撲平。對於那些亂臣,少有殺戮,以下獄、流放居多,此番殺戮,確是頭一遭!”
在原本的曆史上,耶律喜隱也曾謀亂,並且不隻一次,直到景宗耶律賢時代,還是因叛亂被殺。對於耶律喜隱,或許是為了安撫,又或許其他什麼原因,耶律璟在正史上沒有用殺戮地解決。然而這一次,其掀起如此大的一場叛亂,給契丹王朝造成幾乎無法挽回的創傷,耶律璟手段也就嚴酷激烈起來了。
事實上,一直以來,耶律璟統治遼國所麵臨最大的問題,就來自於皇室內部、內四部族,來自遼國的統治核心。而以耶律喜隱的才乾,如果沒有其他人的支持,又豈能造成如此大的聲勢與如此嚴重的結果。
經過這麼一場變亂與清洗,至少來自皇室內部的反對力量,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削弱,今後想要再造反作亂,就多考慮考慮後果了。
從這方麵來說,這一場叛亂,對於耶律璟而言,倒有甄彆敵友,穩固帝位的作用,隻是代價有些大。並且,還要在保證對整個遼國部族安撫穩定的基礎上。
如今的遼國,內外交困,戰爭與叛亂,讓其元氣大傷,人口損失十有其一,其所控偌大區域,除了東京道與西北部族遭受的損失小些,其他地方,多受其創,尤以上京周遭的統治核心,受害最深。
國內一團亂麻,亟待恢複安寧南麵喪師失地,大漢雖已撤軍,但仍虎視眈眈漠北諸族,也有所不穩
劉承佑替耶律璟思考著當如何解決這樣的處境,得出的結論,隻有一個字:難!他想到了大漢建國之初所麵臨的局勢,當然,國情不同,當有區彆,但不管如何,眼下的遼國日子很不好過。
漢世祖,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